《道德經》,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那麼今天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老子的《道德經》第三十四章,一起來看看吧!
[原文]
大道汜兮1,其可左右。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2,功成而不有3。衣養4萬物而不為主5,常無慾6,可名於小7;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8。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譯文]
大道廣泛流行,左右上下無所不到。萬物依賴它生長而不推辭,完成了功業,辦妥了事業,而不佔有名譽。它養育萬物而不自以為主,可以稱它為「小」,萬物歸附而不自以為主宰,可以稱它為「大」。正因為他不自以為偉大,所以才能成就它的偉大、完成它的偉大。
[註釋]
1、汜:同泛,廣泛或氾濫。
2、辭:言詞,稱說。不辭,意為不說三道四,不推辭、不辭讓。
3、不有:不自以為有功。
4、衣養:一本作「衣被」,意為覆蓋。
5、不為主:不自以為主宰。
6、常無慾:一本無此二字,認為此乃衍文。
7、小:渺小。
8、大:偉大。
[延伸閱讀1]王弼《道德經注》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
言道氾濫,無所不適,可左右上下周旋,而用則無所不至也。
萬物恃之而生而不辭,功成不名有。衣養萬物而不為主,常無慾,可名於小;
萬物皆由道而生,既生而不知其所由,故天下常無慾之時,萬物各得其所。若道無施於物,故名於小矣。
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
萬物皆歸之以生,而力使不知其所由,此不為小,故復可客於大矣。
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為大於其細,圖難於其易。
[延伸閱讀2]蘇轍《老子解》
大道汎兮,其可左右。
汎兮無可無不可,故左右上下周旋無不至也。
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功成不名有。
世有生物而不辭者,祕將名之以為己有。世有避物而不有者,必將辭物而不生。生而不辭,成而不有者,唯道而已。
愛養萬物而不為主,常無慾,可名於小;萬物歸之不為主,可名於大。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大而有為大之心,則小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