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那麼今天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老子的《道德經》第二十四章,一起來看看吧!
[原文]
企1者不立,跨2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余食贅形3。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譯文]
踮起腳跟想要站得高,反而站立不住;邁起大步想要前進得快,反而不能遠行。自逞已見的反而得不到彰明;自以為是的反而得不到顯昭;自我誇耀的建立不起功勳;自高自大的不能做眾人之長。從道的角度看,以上這些急躁炫耀的行為,只能說是剩飯贅瘤。因為它們是令人厭惡的東西,所以有道的人決不這樣做。
[註釋]
1、企:一本作「支」,意為舉起腳跟,腳尖著地。
2、跨:躍、越過,闊步而行。
3、贅形:多餘的形體,因飽食而使身上長出多餘的肉。
[延伸閱讀]王弼《道德經注》
跂者不立,
物尚進則失安,故曰企者不立。
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余食贅行。
其唯於道而論之,若卻至之行,盛饌之餘也。本雖美更可穢也,本雖有功而自伐之,故更為疣贅者也。
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延伸閱讀]蘇轍《老子解》
跂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人未有不能立且行者也,苟以立為未足而加之以跂,以行為未足而加之以跨,未有不喪失其行立者。彼其自見、自是、自伐、自矜者,亦若是矣。
其於道也,日餘食贅行。
譬如飲食,適飽則已,有餘則病。譬如四體,適完則已,有贅則累。
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