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專推官赴任河中》的寫作背景是什麼?該如何理解呢?

《送王專推官赴任河中》的寫作背景是什麼?該如何理解呢?

《送王專推官赴任河中》的寫作背景是什麼?該如何理解呢?

歷史小故事

送王專推官赴任河中

魏野

聲華籍籍祖風存,況佐風流謝使君。

健筆想無詩債負,漏卮應少酒知聞。

趣裝劍懶從人借,謁廟香非為已焚。

好對前山思節儉,夷齊餓死舜耕耘。

註釋:

推官:是古代官名。相當於現在的二把手官職。唐朝始置,節度使、觀察使、團練使、防禦使、採訪處置使下皆設一員,位次於判官、掌書記,掌推勾獄訟之事。五代沿襲唐制。

宋朝時三司下各部每部設一員,主管各案公事;開封府所屬設左、右廳,每廳推官各一員,分日輪流審判案件;臨安府設節度推官、觀察推官各一員;諸州幕職中亦有節度、觀察推官。金朝時推官始為地方正式職官,品秩為從六品或正七品。

聲華:美好的名聲。

籍籍:形容名聲盛大。

詩債:答應了別人的要求寫詩但還未寫的虧欠。

漏卮:同「漏卮」,底有孔的酒器,比喻酒量極大。

酒知:酒友。

趣裝:速整行裝。比喻急於趕路。

夷齊:伯夷、叔齊。這裡用了不食周粟的掌故。兩人是商末孤竹君的兩位王子。商亡後,恥食周粟,餓死在首陽山上。

譯文:

你繼承了祖上的家風,有著美好的名聲,將要離開此地去輔佐英俊傑出的謝使君。

你才思敏捷從不辜負詩債,你酒量很大,但自此以後喝酒時會很少聽到我這個酒友的消息了。

快速整理行裝來不及向人借佩劍,拜廟並不是為了自己焚香。

你要對著前山好好想著節儉,不僅要像伯夷叔齊那樣保持氣節,更要像舜那樣勤勞。

賞析:

本首詩是一首典型的送別詩。

首聯通過寫繼承祖風,聲名赫赫,讚揚了王專的名聲。記敘將要去河中輔佐有才華的謝使君,襯托了他的才華。頷聯直接用「健筆「」無詩債」來繼續讚美王專有很高的才華。又寫王專酒量很大,懸想喝酒時會缺少我這個酒友,移情於人,表達對朋友離開的依依不捨之情。頸聯寫王專快速整理行裝,匆忙趕路,下句寫拜香並不是為了自己,表達了來寫他急於政務,心繫一方百姓。尾聯勸慰朋友要到任後保持節儉的風尚、像伯夷叔齊那樣的氣節,又要像舜帝一樣勤於耕耘勞作。

全詩語言質樸,感情濃郁,既有讚揚、不捨之情,又有勸慰之意。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歷史小故事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