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蘿》
李商隱
殘陽西入崦,茅屋訪孤僧。
落葉人何在,寒雲路幾層。
獨敲初夜磬,閒倚一枝籐。
世界微塵裡,吾寧愛與憎。
【韻譯】
西邊殘陽已經落入崦嵫山嶺,我到山中茅屋尋訪一位高僧。
只見風吹落葉不知人在何處,冒著寒雲尋找翻過山路幾層?
黃昏才見到他獨自敲打鐘磬,看他多麼自得手上柱著枯籐。
我想世界萬物俱在微塵之中,既然一切皆空我又何言愛憎?
【賞析】
李商隱的《北青蘿》描寫詩人在暮色中去尋訪一位山中孤僧,通過體味山中疏淡清麗的景色,孤僧恬靜閒適的生活,詩人領悟到「大千世界,全在微塵」的佛家境界。
首聯寫詩人於夕陽西下時分興致勃勃去北青蘿山的茅房去拜訪一位孤僧。黃昏訪僧,說明詩人心境之沉抑與淡靜。其性情之沖淡,躍然紙上。訪晤孤僧的詩人,其實也是孤身一人。
頷聯續寫「訪」時所遇:但見落葉飄飛,寒雲漫空,山路崎嶇,卻不見高僧的身影。
頸聯寫孤僧的風采:獨敲磬與閒依籐。一「獨」一「閒」,將僧人悠閒自在、清淨無事的心境畢現了出來。於是詩人穎悟道:世界何其渺小,人如芥子何等微不足道,何必心存愛憎,自尋煩惱呢?於是詩人由此得到了解脫。
詩中詩人為我們描驀了一幅美麗的圖畫:披著夕陽的餘輝,到茅屋中去探訪孤僧,只見落葉遍地,寒雲繚繞,山徑重重,卻沒有找到要訪的人。詩人並未生氣,只悠閒地倚杖而立,聽著黃昏中獨自響起的磬聲。並由此悟到佛家禪理。但縱觀李商隱一生掙扎於宦海,這只不過是他失意之時的感慨,也當算個異數。詩人圍繞訪僧悟禪的主題創造氣氛,意致簡遠超然。詩中用詞也很精妙,時有照應之處:如「初夜」對「殘陽」;「獨敲」對「孤僧」。
詩人過訪的是孤僧,全詩便在「孤」字與「僧」字上下功夫:「獨敲」「一枝」「人何在」,豈不孤乎?「夜磬」「微塵」「殘陽」「落葉」「寒雲」「世界」「愛憎」等詞語豈不與僧人、寺院緊密相關乎?這既單純又多角度的紡一,便是本詩尤為鮮明之處。人們還可以從詩中深味那超然物外的清幽恬靜的生活——雖孤寂卻有情趣,雖為僧卻並不慘苦。詩人領悟到「大千世界,全在微塵」(《法華經》),更襯出孤僧高潔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