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爾克孜族人與鷹,有著親密的關係。千百年來,他們居住的地方被稱為「獵鷹之鄉」。在沒有槍支的歲月裡,人們馴服兇猛的雄鷹為自己捕獵,一隻好的獵鷹可以養活一家人。過去,一隻鷹的價格比一個柯爾克孜族姑娘的嫁妝還要高。養鷹也是一件奢侈的事兒。辦一個馴鷹許可證要500元不說,這傢伙每頓能吃兩公斤肉,還得是新鮮的。
一個出色的馴鷹人需要具備三種品質:愛好、穩重、力氣。三者缺一不可。
捕鷹後為了消除鷹的野性,牧民們一般使用「熬鷹」的方法,一般鷹很傲不會吃人給的肉,馴鷹人就把它放在一根橫吊在空中的木棍上,來回晃動木棍,使鷹無法穩定地站立,就這樣連續數十天,不讓它睡,鷹被弄得暈頭轉向,精疲力盡而摔倒在地。但就算摔倒了,也不要心疼它,要往它的頭上澆涼水,使它甦醒過來,並且還不讓它睡著。之後還要餓鷹,一般要把鷹餓10到12天,只給它飲點鹽水或茶水,但不餵食物,鷹的脂肪熬得差不多了,身手才能敏捷起來。經過這一番打磨,鷹的野性大都能去掉,馴服於主人。
柯爾克孜人把鷹分成三大部落,每個部落又分12個小部落,每個部落的鷹性格都不一樣。有的平和溫順,有的脾氣暴躁,有的身手敏捷……只有先弄清楚這些性格迥異的傢伙,才能更好地馴服他們。
捕回家的鷹先用蘆葦管往嘴裡灌水洗胃,然後將鷹架在馴鷹人的胳膊上連續5天5夜不讓睡覺,消磨它的野性。只要鷹犯困,就用木棍敲它的頭。這樣還能讓鷹逐漸適應主人,並最終產生依賴。幾天後,讓疲憊之極的鷹吞下用皮革裹著的肉,因為皮革不能被消化,轉天就會被吐出,同時帶出體內多餘的脂肪,達到「瘦身」目的。經過3至5次的吞吐,鷹的體重減少一些時,室內熬鷹宣告結束。
「熬鷹」過後還要「養鷹」。養鷹也有一套方法,馴鷹人把肉放在手臂的皮套上,讓鷹前來啄食,飢餓許久的鷹見了肉便不顧一切地撲過來,馴鷹人則一次次地把距離拉遠,而且每次都不給它吃飽。這樣反覆進行,直到鷹能飛起來,啄到馴鷹人手臂上的肉為止。喂鷹的肉也有講究,必須是不含激素的鮮肉,各種動物的內臟也不行,髒肉、爛肉、有異味的肉都不能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