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祖先
在傳統的中國文化上,很多人都是崇拜多神主義,因此各式各樣的神靈都會有人奉拜,而崇拜孝敬祖先為我國傳統倫理道德之根源。祭祖在傳統社會的長期繼承下,早已成了固有的倫理思想。一般民眾也深信祖靈擁有庇佑子孫或懲罰子孫的能力,因此祭祖除了含有慎終追遠的意義外,倫理傳統也希望祖先能共享人間香火,永世庇佑子孫。沒有過去祖先的努力,那會有今天的子子孫孫?!而祭祖的機會頗多,舉凡祖先的生日、忌日,每年當中的各大重要節令,及子孫的重要日子,如出生、生日、結婚、逢年過節等,都必須祭祖。
在很多家庭中,安奉神位是隨處可見,但在安放神位方面,很多時都會錯漏百出,甚至安錯神,拜錯佛。有些家庭會把祖先和神佛一起平排安奉,有些人會把門口土地掛起離地安奉;其實都是有一定的規矩,不可隨意亂放,否則不但得不到神靈庇祐,相反地可能會招至家宅不安或運滯。
有些家庭為了祭祀祖先,一般都會在家中正廳供奉神明處的右側方擺設‘神主位’(祖宗牌位),在香港地區,因居住環境較狹窄,一般在家中正廳設立神櫃分為三層,上層供奉觀音或大神;中層供奉祖先神位,下層供奉地主。朝夕燒香膜拜,把‘神主’(用木或紙制而成,照規矩寫上‘顯考某某公’或‘顯妣某某夫人’)當做生靈侍俸,虔誠膜拜。有的則只設一個總牌位,稱‘公媽牌’。每逢祖先生辰、忌辰之日,主人清早起身,整潔神主龕,然後燃香,獻茶果,中午排上牲醴、酒菜、粿飯等祭品,由尊長首先參拜,然後依序一一祭拜。是日客居外鄉的兒孫和已出嫁的女兒,必定回家祭拜。此外,年中節令皆有祭事。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元節、中秋節、重陽節、冬至、除夕祭以牲醴、年糕、粿品;新喪的神主還得另行奉祀,經三年之後,才可以入龕共祀謂之‘合爐’。
除了祭拜奉祀於家中的神主外,也有特別奉祀祖先的地方,稱為‘祖厝’或‘祠堂’。祖厝對於同姓的團結有很大的影響,各姓祖厝祠堂,每年最大盛事,就是辦理祭祖盛事,有的地方每年會舉行春秋二祭。
而現實中,倫理是大於宗教,以個體家庭計,祖先一年之中多次受到祭祀,除了土地公外,這是任何仙道真人、佛祖菩薩、民間諸神所難望及的。古代人家可不供神明佛祖,但一定供奉祖先神主牌位,祖先是家祭的主要對象,是人們心目中最重要的尊神。
祖先牌位安置次序:
燈→祖先牌位→燭台→敬盞→三牲→由內而外。
祖先牌位不可高過神像,勿置於神爐前,因屬陰宜低宜退。
若有兩姓牌位,主姓在左,副姓在右,宜用紅絲線隔於香爐中。
祭祖時置多少碗筷以有幾位祖先定之,不可過多。
神桌上不可放剪刀及藥瓶,及其他雜物,文公尺亦不可。
全部安好後每人點香七炷。
古語祝詞:
伏以農曆□年□月□日,吉日良辰,安神位大吉昌,佛光普照,鎮宅光明,保佑閤家平安,萬事如意。
身體健康,貴人得助,財源滾滾,全家事業成功,鴻圖大展。保佑家庭幸福,子女優秀,吉日良辰。
念畢;默禱許願一分鐘。
香過三分二後開始燒紙錢,依大壽金、壽金、刈金、土地公金順序燒之。
安神位之日黃昏時宜拜地主。
拜法如下:
飯、酒三杯、紅燭、碗筷、湯匙。紙錢用銀紙、巾衣。
拜於廚房,面向客廳,桌子不宜太高。
神位安妥之後,宜三天內香燭不斷大吉。
每年農曆十二月廿四日送神,可以清爐等。
若搬家時,祖先牌位宜用盒下鋪刈金,擇‘出火日’,宜零點至五點前移出,若有陽光宜帶黑色洋傘。
安放神位要注意以下事項:
神位位置要光猛開揚,忌向房門或廁所;
神位未必要對門口或窗口,但神靈不能面向牆;
神位忌正沖馬路或巷道,忌被屋角所射;
神位忌設在宅之正中央處,明堂不可太狹促;
神位忌置於樓梯之牆壁,不可背靠睡床或廁所;
神位神櫃不能用作間隔之用,前方忌置放鏡子與之對照;
神位靠背必須要穩實不易受碰撞,背後之牆不可不牢靠;
神櫃必須落地,不可懸空吊起,勿置於宅之尖端角落之地方;
神位背後勿有動土、修造之事;
神櫃放置的物品,必須要莊嚴、簡潔,不可隨意放置雜物。
祖先生辰、忌日:
主人清早起身、整潔神主龕,燃香、獻茶粿。中午供牲禮、酒菜、粿飯等供品,然後依輩分依序祭拜(外出子孫或出嫁女兒必回家參拜)。
祭拜祖先:
一般習俗,人們多於正廳供奉神明處之右側設置‘神主位’或‘公媽牌’總牌位朝夕膜拜。此外,有許多家族除家中祭祀外另於他處設一祖先祭祀場所,稱為‘家廟’或‘祖廟’,每年通常於春秋兩祭舉行祭祖盛事,由祖廟祠主值東爐主或宗親會辦理。
逢過年過節,或農曆正月十五,當日上午十一時左右,祖先牌位前拜祭。
準備全熟三牲或飯菜(六碗、八碗、或十二碗)、水果(蕃茄、芭樂、李子、釋迦除外的水果)、湯圓三碗、米飯、發粿、糕餅等、清茶三小杯、酒七、九或十一杯。
上供品(酒供幾杯、筷子就擺同樣雙數)。
年中節事可另敬備:
元宵節:糕餅、湯圓。
清明節:潤餅。
端午節:粽子、水果。
中元節:牲禮。
中秋節:柚、月餅。
重陽節:麻茲。
冬至:糯米圓、菜包。
除夕:牲禮、年糕、果品
註:新喪神主須先另行奉祀,三年後才可入龕合祀,稱為合爐。
祖先生辰、忌日:主人清早起身、整潔神主龕,燃香、獻茶粿。中午供牲禮、酒菜、粿飯等供品,然後依輩分依序祭拜(外出子孫或出嫁女兒必須回家參拜)。
點燭;
獻茶、酒;
上香(三炷香)並祈求祖先保佑;
香燒至三分之一時,雙手捧持紙錢拜供祖先;
燒壽金、刈金、大銀,過年及中元節可燒壽金給祖先,其他節日則以刈金及大銀為主,亦可加燒往生錢、紙黃金、馬蹄銀及冥紙現鈔;
將酒撒於紙灰上;
收拾供品,禮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