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馬牛不相及”出自哪裡?其中又有哪些歷史典故呢?

“風馬牛不相及”出自哪裡?其中又有哪些歷史典故呢?

“風馬牛不相及”出自哪裡?其中又有哪些歷史典故呢?

故事典故大全

「風馬牛不相及」常用來比喻事物彼此毫不相干,但是你知道這個「風」字是什麼意思嘛?不知道不要緊,因為學術界對它的解釋至今也眾說紛紜。主流有3種解釋版本,一起來看看。

「風」的本義是「自然界中的空氣流動」,引申為風俗、風氣、風聲等,古人認為音樂對人有教化作用,風又有了民歌、民謠義,於是有了采風一說,即收集地方民歌。之後民歌又成為一種詩歌形式,於是「風」又成為一種文體。

以現代漢語的眼光來考察,「風」「馬」「牛」是三個並列的名詞,這三者是如何聯繫在一起並產生「事物間毫無關係」這個引申義的呢?

「馬牛其風,臣妾逋逃,勿敢越逐,祗復之,我商賚汝。」

——《尚書·費誓》

「馬牛其風,臣妾逋逃,勿敢越逐,敬復之。」

——《史記·魯周公世家》

「風馬牛不相及」與「馬牛其風」語意是否相承?

繼續考證。

「蔡潰,遂伐楚。楚子使與師言曰:『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左傳·僖公四年》

這就是我們在古籍中,我們能找到的最早出處。馬和牛是什麼,我們都明白,問題就出在「風」上了。但是這個「風」是什麼意思,今人搞不明白,古人有定論嗎?畢竟,他們的生活年代,距離出典時代可比我們近得多。

抱歉,沒有。

「風」通「放」

西晉杜預的《左傳》注中,把「風」註釋為「風逸」,「風」、「逸」同義連文。

「『風』與『放』通,此指兩國相去極遠,絕不相干,雖牛馬放逸,也無從相及。」

——北京大學中國文學史教研室《先秦文學史參考資料》

「齊楚相隔遼遠,即使馬牛走失,也不能互入境內」。

——《成語熟語詞典》《古代漢語詞典》

「『風』與『放』通,此指兩國相去極遠,雖馬牛放逸,也無從相及。」

——朱東潤《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上冊》

「牝牡相誘謂之風」

這是比較流行的解釋,本自東漢的服虔或賈奎。意謂齊楚兩國相隔遙遠,縱使馬和牛因牝牡互相引誘而追逐奔跑,也不會跑入對方境內。

「獸類雌雄相誘叫做『風,馬與牛不同類,不致相誘。後用以比喻事物之間毫不相干。」

——《辭海》

「風:牲畜公母相追逐;及:到,碰頭。雙方相距很遠,馬、牛發情也不會碰到。」

——《漢語成語詞典》

「風,指牝牡相誘。」

——郭錫良版《古代漢語》

「馬牛牝牡相誘也不相及(依孔穎達說)。風,放,指牝牡相誘,這是譬喻兩國相距甚遠,一向互不相干。」

——王力版《古代漢語》

有的學者對「放」的註釋甚至解釋為「『風』『放』也,指牝牡相誘。」意思是說,這是馬牛走逸的原因。

風向

這個版本說,牛和馬遇到風就會開心地走起來,牛喜歡順風走,這樣耕地省力;馬喜歡逆風走,這樣跑起來鬃毛飛揚,十分酷炫。因此同樣的一陣風吹來,兩獸會往相反的方向走去。

「記俞文豹有云:『牛馬見風則走,牛喜順風,馬喜逆風,南風則馬南而牛北,北風則馬北而牛南,相去遂遠,正如楚處南海,齊處北海也,故曰不相及。此說優於杜注。"

——[明]周夢暘卷四「風馬牛」條

明張存紳《雅俗稽言》卷二十四也記述了俞文豹的這一說法。

「牛走順風,馬走逆風,兩不相及」。

——[清]吳楚材《古文觀止》

古代鄰國之間常有以尋找走失的馬牛為借口侵犯對方的事。羅振玉在《殷墟書契考釋》中說『往芻或來牧之類常常是戰爭開釁的原因。」正因為有此慣例,搜尋走失的馬牛才可成為入侵的借口。《管子·侈靡》中講述帝嚳之時天下安寧無事的情景時說:「牛馬之牧不相及,人民之俗不相知,不出百里而來足。故卿而不理,靜也。」將放牧時牛馬不越入對方地界作為安寧的象徵,這從反面說明了馬牛相及常常引起爭戰的現實。看來不論古今,戰爭都要師出有名,套路也是一樣的。

相關內容: 歷史典故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故事典故大全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