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可忍,孰不可忍”歷史出處是哪裡?其中有什麼典故呢?

“是可忍,孰不可忍”歷史出處是哪裡?其中有什麼典故呢?

“是可忍,孰不可忍”歷史出處是哪裡?其中有什麼典故呢?

故事典故大全

【是可忍,孰不可忍成語意思】

釋義:如果這樣的事情都可以被容忍,還有什麼是不能容忍的。形容不可容忍到了極點

【是可忍,孰不可忍成語故事】

在奴隸社會中,等級制度在奴隸主階級內部也十分森嚴。

按照周禮規定,演奏樂舞的行列,天子可以用八佾(yi),即八行八列,共六十四人所組成的樂舞隊進行演奏和舞蹈;諸侯則用六佾,共三十六人;卿大夫用四佾,共十六人;士則只能用二佾,即只有四人。

如果誰違反了這些規定,就是違反了周禮,應該受到懲罰。

當時,魯國有一個卿大夫,叫季平子。季氏世代為卿,權重勢大,操縱著國家政權,國君實際上已在他的控制之下。作為卿大夫,他本來只能用十六人的樂舞隊,可是他自比天子,便在自家的庭院裡用六十四人的樂舞隊奏樂和舞蹈。

這件事被孔子知道後,認為季平子破壞了周禮。

有一次,孔子談論季平子,在談到這件事的時候,孔子憤怒地說:「他竟然敢在自家的庭院裡違背周禮,用六十四人的樂舞隊奏樂舞蹈,對這樣的事情如果能容忍的話,還有什麼事情是不能容忍的呢!」(原文是:「八佾舞於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後來,人們就用「是可忍,孰不可忍」這句成語,指事情惡劣到了讓人不能忍耐的地步。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故事典故大全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