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所作的《夜歸鹿門歌》,表達了作者安心回歸自然的信念

孟浩然所作的《夜歸鹿門歌》,表達了作者安心回歸自然的信念

孟浩然所作的《夜歸鹿門歌》,表達了作者安心回歸自然的信念

古代典籍

孟浩然,字浩然,號孟山人,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與另一位山水詩人王維並稱為」王孟「。下面跟本站小編一起瞭解一下孟浩然所作的《夜歸鹿門歌》吧。

孟浩然的祖居在峴山附近,臥於一條澗水邊上,故此名為澗南園。此處祖居留下了孟浩然太多的記憶,為此讓他不惜筆墨大肆書寫於其詩作之中。峴山上有著名的遺跡「羊公碑」,是襄陽當地百姓為了懷念西晉政治家羊祜而建,因悼念者每至此碑處,往往落淚不止,所以又稱此碑為「墮淚碑」。由於離峴山不遠,孟浩然經常或獨自一人,或呼朋喊友前去憑弔、遊玩一番。

有時候,孟浩然會召一小船,沿漢江水往下游而去,崎嶇水路二十來里,便是龐德公隱居之地鹿門山。鹿門山原名蘇嶺山,東漢建武年間,時襄陽侯習郁建廟於此,道路兩側塑石鹿兩頭,百姓便稱此廟為「鹿門廟」,後來山以廟名,更之為鹿門山。相傳,荊州牧劉表屢次邀請隱居於此的龐德公,後者不耐其煩,最終攜妻鹿門山深處,採藥不歸。

慕名龐德公之逸事,未過多久,孟浩然就於鹿門山起了一座別業,效前賢,隱居於此處。當時明月在,曾有友人陪。這個朋友不是別人,正是常常和孟浩然詩作唱和的張子容。兩個既是鄉鄰,更是學友,時常在一起共讀。於鹿門山所謂的隱居,實際上是兩人閉門苦讀而已。後來,當張子容奔赴長安參加科舉,就剩下孟浩然還在堅持。

某天,孟浩然有事回了一趟祖居澗南園,辦完事情之後,再次乘船返回鹿門山別業。時近傍晚,暮色輕降,孟浩然觸景生情,寫下一首流傳千載的詩作。

《夜歸鹿門歌》

[唐]孟浩然

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

人隨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歸鹿門。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

巖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自來去。

對於這首詩的寫作時間,有不少人士以為當是孟浩然長安落第之後,卻忽略了那不過是「歸敝廬」罷了。當然,各抒己見,不強求同一,畢竟時間的早晚是無法影響我們去欣賞,那些隱藏在詩作裡面自帶的美好情感的。

——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

開首兩句直接描繪詩人乘船所見所聞,極富於動感色彩:暮色四合,江水緩流,遠山橫臥,耳畔忽然響起,陣陣鐘鳴,卻原來恰好此時,寺廟敲響做晚課的鐘鼓;行舟順流而下,眺望遠處漁梁渡口,人們歸心似箭,舟楫相碰,爭相過江,一派繁忙景象。

山寺,其時襄陽周邊,寺廟不少,若去細究,寧可信為鹿門廟。漁梁,洲名,現在處於漢江之中,據《水經注·沔水》所載:「襄陽城東沔水中有漁梁洲,龐德公所居。」但漢代之前,此洲本為三面環水,一面依山的半島,至唐代仍與今天的漁梁坪相連。

南宋胡仔曾在其《苕溪漁隱叢話·後集》中舉例岑參《巴南舟中即事詩》兩句:「渡口欲黃昏,歸人爭渡喧」,言稍勝孟浩然此兩句一籌。然細細品味之後,便會發現岑參詩句雖簡潔乾脆,惜乎其意亦盡於此,缺乏餘味。而孟浩然此兩句,卻從視覺與聽覺下氣力,山寺鐘聲,渡口人聲,禪意與塵世兩相映照,情景更顯生動活潑,愈逼真,愈貼切。有時,過簡則乏骨力,少韻味,缺意氣矣!

——人隨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歸鹿門。

江水東流,船行碧波之上,村人下了船,沿著江岸沙地,三三兩兩,各自走回村子裡去,正是:暮鴉投晚林,村人勞累回。看著眼前美妙的畫圖,我的心情十分平靜,帶著夜色,乘船返回鹿門別業。此兩句續上聯而寫,彷彿是流動著的畫面,通過詩人的雙眼,一一展現在我們的面前,令這一切極富生活趣味,偏又帶著一副超然出塵之氣息。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

暮靄沉沉,鹿門山被籠罩在煙色裡,眼前朦朦朧朧,一片迷離恍惚,然而待到山月升起時候,清光如水,濯洗密林,樹影頓時清晰無比;此時此刻,我迷醉於美麗的自然景物之中,平時崎嶇難攀登的山路,似乎一下子顯得平坦,於不知不覺間便來到了龐公昔日隱居的地方。

我們前面已經說過,本詩一步一景,完全以詩人之眼為攝像鏡頭,移步則換景象。前兩聯極為具體地為我們描述了歸來所見,充滿塵世趣味,滾滾紅塵撲面而來。而至於此,則由極動轉為極靜,好像乾渴之時猛飲清泉,一股清涼意淋頭直下,簡直不要太爽快。

——巖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自來去。

岩石高聳,遙遙相對,仿若門戶,山路逼仄,鋪滿松針,迤邐向上,藏匿著滿滿的寂寥,無法對人述說;那一刻,在想到說話之時,才突然覺察到,景物依舊,斯人不再,惟有望月長歎,對影言語,聲落處,漫山皆惆悵。

結尾處,詩人自況,行走在當年龐公歸隱之路上,讓他忽然就似乎理解到斯人之胸臆,雖有其獨居之寥落,但更顯得真實。同樣的道路,同樣的情懷,就那樣穿越時空,讓兩個滿懷相同志趣的隱者,剎那交匯於一個點上,取得了無法言喻的默契與共鳴。

綜觀全詩,通過詩人移步換景式的描述,從日落晝昏到月照煙樹,由熱景轉向冷景,烘托出詩人介於出世與入世之間的輾轉反側;從鐘鳴爭渡到獨步松徑,由動景折入靜景,映照出詩人隱逸志趣與獨寓孤寂之間的矛盾徘徊。最後,詩人借「松徑長寂寥」來輕微透露出一絲絲無奈,反而更顯其真實,沒有飄然物外的虛妄。也正是因為詩人身臨其境,才最終讓他能夠更加明晰前賢隱居於此的高情逸趣,堅定其摒棄人世繁瑣俗物,安心回歸自然的信念。

相關內容: 孟浩然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古代典籍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