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顯祖《遊園·皂羅袍》:全曲雅麗濃艷而不失蘊藉

湯顯祖《遊園·皂羅袍》:全曲雅麗濃艷而不失蘊藉

湯顯祖《遊園·皂羅袍》:全曲雅麗濃艷而不失蘊藉

古代典籍

湯顯祖(1550年9月24日—1616年7月29日),江西臨川人,字義仍,號海若、若士、清遠道人,中國明代戲曲家、文學家。祖籍臨川縣雲山鄉,後遷居湯家山(今撫州市)。其戲劇作品《還魂記》、《紫釵記》、《南柯記》和《邯鄲記》合稱「臨川四夢」,其中《還魂記》(即《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湯顯祖的《遊園·皂羅袍》,一起來看看吧!

遊園·皂羅袍

湯顯祖〔明代〕

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朝飛暮卷,雲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頹垣 一作:殘垣)

此曲描寫貴族小姐杜麗娘遊覽自己家的後花園,發現萬紫千紅與破井斷牆相伴,無人欣賞,良辰美景空自流逝,感到驚異和惋惜,抒發了對美好青春被禁錮、被扼殺的歎息。全曲語言精美,以詞的手法寫曲,抒情、寫景及刻劃人物的心理活動,無不細膩生動,真切感人,流動著優雅的韻律之美。

這段唱詞是《牡丹亭》在最有名的一支曲子,歷久傳唱不衰。全曲雅麗濃艷而不失蘊藉,情真意切,隨景搖蕩,充分地展示了杜麗娘在遊園時的情緒流轉,體現出情、景、戲、思一體化的特點。

首句「原來奼紫嫣紅開遍」,寫深閉幽閨的少女從未涉跡園林,這次乍進後園,只見百花盛開,萬紫千紅,艷麗眩目的春園物態,予人以強烈的視覺衝擊,叩開了少女的心扉,然而,主人公並非只是流連其中,只「入」而不「出」,接承第一眼春色的是少女心中幻設的虛景,她預見到濃艷富麗之春景的未來走向——「都付與斷井頹垣」,殘敗破落的畫面從另一個極端給予少女強烈的震撼。「春色如許」開啟了主人公的視野,使之充滿了詫異和驚喜,接踵而來的對匆匆春將歸去的聯想則轟的一聲震響了少女的心房,使之充滿了驚懼和無奈。這裡夾雜著深深的傷感,自己的人生春天也同樣多姿多彩,然而卻無一人走進來。

女主人公心花初放緊接著又上眉頭的景象,包蘊的是無奈的情緒——「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這兩句話突出了良辰美景與賞心樂事之間的矛盾,指出杜麗娘黯然的心情與艷麗春光間的不諧,春天的生機強化了她黯然傷感的情懷。現實的苦悶,青春的覺醒使得女主人公對外部世界充滿了無限嚮往。她在這裡意識到生命的困境,換個角度看待這些唏噓,則裡面並不僅僅殘存著純粹的悲觀意緒,主人公情緒跌入低谷之後,仍念念不忘「良辰美景」「賞心樂事」「雲霞翠軒」「煙波畫船」,美好的事物始終深刻內嵌於少女的思維深處,讀者不難從中窺探出主人公內心深處的期待,為下一段奇遇柳夢梅,為情而死的故事找到心理依據。

這段唱詞既是景語,也是情語。人物的感情和景色交織在一起,映襯了主人公的對景自憐的傷感,其內心深處顧影自憐的哀愁在美好春光的感召下噴薄而出。此曲從喜樂到苦痛的情緒流變緊緊扣咬著從濃艷的實景向殘敗的虛景的轉變,讀者很難剖判外在之景與內在之情的嚴格界限,只因在此處,景現而情發,情入而景猶存。

此曲表現了杜麗娘遊園恨晚、青春寂寞的悔怨,進而控訴了了封建禮教和封建觀念對少女青春的無情摧殘。杜麗娘作為一個剛剛覺醒的少女,感歎春光易逝,哀傷春光寂寞,渴望自由幸福的生活,強烈要求身心解放,這折射出明中葉後要求個性解放的時代精神,對後世深有影響。在《紅樓夢》中,即有林黛玉讀這首曲時聯想到自己的遭遇處境無限感傷的情節。

相關內容: 湯顯祖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古代典籍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