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釵記》是明代戲劇家湯顯祖的「臨川四夢」之一,據唐代蔣防的傳奇小說《霍小玉傳》寫成,完成於萬曆十五年。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湯顯祖早年曾經據《霍小玉傳》寫過一部《紫蕭記》傳奇,但除了李益和霍小玉愛情故事的開頭部分及個別情節外,均與唐人小說不同。《紫簫記》得名於第十七、十八、十九出戲,實際上是根據《大宋宣和遺事》中的一段故事改編而成的,只是作為道具的金盃換成了紫玉簫。
全劇沒有原來小說的悲劇意識,李益無負心之意,霍小玉無癡情之念。情節平鋪直敘,缺乏精彩的戲劇衝突,曲辭華美,文采絢麗,時人帥機稱「此案頭之書,非台上之曲也」(《紫釵記題詞》)。
《紫釵記》在《紫簫記》基礎上完成,又別出機杼,在保留唐傳奇《霍小玉傳》的主要人物和情節的同時,有很大的豐富和發展。
《霍小玉傳》描寫的是一個愛情悲劇。
女主人公小玉因系霍王婢女所生,在霍王死後便以庶出被逐,淪落為娼。與青年書生李益長安相識,燃起了她心中的愛情之火。但因為出身低微,又常常擔心自己的命運,甚而在新婚之夜也涕淚盈面,「但慮一旦色衰,恩移情替,使女蘿無托,秋扇見捐。」
在李益「以書判拔萃登科,授鄭縣主簿」將行時,她又滿腹愁鬱,提出「夙昔之願」,即懇求李益使他們的歡愛保持八年,以後便永遁空門。
但現實比她想像得還要冷酷,等待她的是丈夫另娶貴女,久而不歸。小玉相思成疾,在病困中悲憤死去。女主人公命運的悲慘,男主人公的刻薄無情,使小說具有一種濃郁的悲劇氣氛。
這些在《紫釵記》中都做了適當的改動:女主人公的出身與憂慮,有關她的諸多故事情節依舊保留了下來,但故事結局卻不同於小說。
在《紫釵記》中男女主人公經過一番分離的痛苦和折磨,借助黃衫豪客的幫助最終團圓,在君王的關懷下並且有了理想的結局和前程。
改編後的劇情使人們認識到:男主人公李益久而不歸,並非對小玉無情或變心。恰恰相反,他常常思念愛妻,盼望夫妻能夠團聚。造成這對青年人感情與精神痛苦的是奸臣盧太尉的劫持陷害。女主人公雖然遭受了身心的折磨與熬煎,但最終還是實現了心願。故事悲劇氣氛有所減弱,觀眾和讀者心靈得到些許慰藉。
戲劇是最講究結構的藝術。明代著名文學家凌濛初指出,「戲曲搭架,亦是要事,不妥則全傳可憎矣。」
《紫釵記》的結構雖略嫌冗贅拖沓,但總體看來,「針線」是很細密的。
湯顯祖經過了兩次改造才最終創作出了《紫釵記》,一次是萬曆五年前後與友人謝九紫等合作將唐代蔣防的《霍小玉傳》改編為《紫簫記》,另一次是1587年將《紫簫記》又改為《紫釵記》。
這兩次改變不僅徹底刪去了蔣防原小說結構的種種破綻和譴詞的諸多冗筆,而且乾淨利落地剔除了《紫簫記》中花卿、郭小侯、尚子毗等多餘人物以及貴族子弟尋花問柳、輕歌曼舞的淫靡浪蕩生活的描敘。
他集中筆力,從始至終一直緊緊地以李、霍二人的婚戀悲歡為戲情主軸,突出了男女主角在外界壓力十分強大時由熱戀、堅貞而顯示的人格風範和美好情韻。
湯顯祖圍繞這一主線有機而諧調地安排了盧太尉、黃衫客、鄭六娘、鮑四娘、劉將軍、崔允明、韋夏卿、堂候官夫婦等各具個性的人物形象,使他們互相牽連、互為因果、相應穿插、相映相襯地貫穿始終,構成了一組鮮靈活潑、多姿多彩的眾生圖。
劇情的演進大都承接自然而又波瀾迭起,悲喜交集而又張弛有致。因此《紫釵記》的結構藝術是成功的。
相關內容: 湯顯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