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劉禹錫,想必大家很熟悉了,感興趣的讀者和本站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時,只有三十出頭,正該大展宏圖之時,他卻備受挫折。詩人思前想後,心中感到無比悲慼,更對仕途失去了信心。不過等他心情平復下來,他又覺得感悟很多,於是創作了這首膾炙人口的佳作。
詩人從小聰慧好學,21歲就進士及第,並深得宰相杜佑的欣賞,自己也不斷地陞遷到監察御史,說明他非常有才,也積極上進。
若是按照這樣的節奏,不出意外,劉禹錫作為一位優秀的儲備人才,未來就將是宰相的合格接班人。可是永貞革新失敗後,詩人從此卻經歷了幾十年的貶謫生涯。詩人一生經歷曲折,但也因此感悟深刻,下面介紹的這首詩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磨鏡篇
唐:劉禹錫
流塵翳明鏡,歲久看如漆。門前負局人,為我一磨拂。萍開綠池滿,暈盡金波溢。白日照空心,圓光走幽室。山神妖氣沮,野魅真形出。卻思未磨時,瓦礫來唐突。
詩人本來如一塊明鏡,可以讓皇帝體察下情。可是經過此番變故,「流塵翳明鏡,歲久看如漆。」如此比喻,非常生動,「流塵」象徵著對立面對他的污蔑和中傷,從而讓皇帝和很多大臣看不清真相。詩人不堪各種排擠和打擊,終於如蒙上了一層黑漆。
不過這種情況並沒有一直持續,門前盼來了一位磨鏡師,將鏡面磨拂一新。這位磨鏡師也許是他的一位朋友、或者是一位絕世高人,當詩人處於人生低谷時,積極伸出援手,幫助他脫危解困。「負局人」,化用西漢《列仙傳》中的典故,指背著鏡箱磨鏡的人。
負局人果然不凡,經過一番打磨,已經失去原有功能的明鏡,忽然變得煥然一新。詩人又用了一個精妙的比喻,「萍開綠池滿,暈盡金波溢」,彷彿是撥開了浮萍,露出了滿池的碧水;又好像月暈都已退盡,蕩漾起美麗的金波。
詩人激動萬分,趕緊拿起明鏡,在太陽光下試試其效果,只見「白日照空心,圓光走幽室」,光線照射到鏡心後,立刻就感覺到一束強光反射進了暗室。詩人大喜過望,心想這面鏡子就像一件寶物,可以讓「山神妖氣沮,野魅真形出」,再也不怕這世間的妖魔鬼怪了。
最後詩人回憶起當初,「瓦礫來唐突」。詩人感慨鏡面一片模糊時,就連瓦片石塊都會任意凌辱它。正如俗話所言,牆倒眾人推、破鼓萬人捶。曾經的親朋好友,也對他不理解,甚至可能落井下石。
但詩人沒有被困難擊垮,依然堅強地屹立不倒;而明鏡的比喻,也委婉地表達出詩人堅持夢想,不懈奮鬥,縱然再苦再難,他依然高歌: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劉禹錫的一首五古,設喻精巧,充滿理趣,更激勵人心。全詩首尾呼應,表達出詩人頑強的鬥志和不屈的精神。作者不怕流塵翳鏡,也不懼山神野魅,即使鏡面歲久如漆,也從未失去自信和勇氣。經過不斷磨拭之後,終於重新綻放出燦爛的光芒。
這首詩飽含哲理,作者通過形象的比喻,告誡後世不要被困難嚇倒,只有堅持不懈,才能獲得最終的勝利。同時人們也可從詩中得到啟示,如果前路迷茫,就要想方設法地衝破迷霧,而不要一味地等待。
如漆的鏡面,可以磨拭一新;艱難的困境,也能最終改變。即使自己無法成為一位「負局人」,但也要一面等待機會,一面不斷地充實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並滿懷信心,機會一定會再次來臨!
相關內容: 劉禹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