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記載了哪些內容?它是如何流傳至今的?

《尚書》記載了哪些內容?它是如何流傳至今的?

《尚書》記載了哪些內容?它是如何流傳至今的?

古代典籍

《尚書》,最早書名為《書》,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史書,是儒家經典五經之一,又稱為《書經》。戰國時期總稱《書》,漢代改稱《尚書》,即「上古之書」。《尚書》分為《虞書》、《夏書》、《商書》、《周書》。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尚書》保存了商、周特別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主要是虞、夏、商、周各代典、謨、訓、誥、誓、命等文獻。

典:就是常法、常典,主要是以先王的政績作為常法尊奉,大致相當於現代的成文憲法。如《堯典》、《舜典》就是記載堯帝、舜帝的言行善政。

謨:就是謀略、計劃。君有典,臣有謀,就是施政的方針計劃。如《皋陶謨》就是大禹、皋陶、伯益等大臣向舜帝所獻言的善策。

訓:說教、訓誡一類的言辭,一般指的是賢良之臣訓誡君主的話。大致相當於現代的意見、建議書等,如《尹訓》、《太甲》等。

誥:即告知,使人曉諭,有告誡、慰勉之意。誥可以對民眾、神袛、君王,也可以是同官相誥,如:湯誥、《大誥》等。

誓:即條約、誓文,用以告誡民眾、將士,也可警告約束敵人。如《甘誓》、《湯誓》等。

命:即命令,指君王對屬下發出的命令。如《微子之命》、《顧命》(成王將崩時,留下的遺命)。

相傳《尚書》是春秋時期的孔子所編定。孔子晚年集中精力整理古代典籍,將上古時期的堯舜一直到春秋時期秦穆公時期的各種重要文獻資料彙集在一起,編輯成《尚書》一書。《尚書》成書後,孔子還把它當作教授儒學弟子的「經典」。

到了秦始皇的時候,「焚書坑儒」,毀盡天下詩書,還禁止民間私藏,許多書籍輕則殘缺,重則失傳,《尚書》也難逃厄運,原有的《尚書》抄本幾乎全部被焚燬。

到了西漢初年,朝廷解除書禁,並號召人們向朝廷「獻書」。漢文帝聽說山東有個九十多歲的老頭,名叫伏生,私授《尚書》於齊魯大地,遂派大夫晁錯向伏生請教。

這位伏生本來是秦朝博士,他在秦始皇焚書禁令下達後,把《尚書》藏於家裡的牆壁之中。

伏生所藏的《尚書》是用「古文」所抄,還是秦篆所寫的,今已不可考,只知道是他的弟子用隸書將他所授的「尚書」整理並流傳下來,共29篇,也就是後來的《今文尚書》。

到了漢景帝的時候,景帝之子魯恭王劉余擴充自己的宮殿,在拆除孔子舊宅的一段牆壁時,發現「古文」經書數十篇,就停止了拆房,還請來孔子十世孫孔安國,讓他加以整理這些書籍。

孔安國經過整理後,得《尚書》45篇,也就是比《今文尚書》多了16篇。由於這些書籍是用先秦六國時的字體書寫的,艱澀難懂,成了無人能讀懂的「天書」,故人們稱之為《古文尚書》,並將其束之高閣。

直到漢成帝時,劉向、劉歆父子以《古文尚書》校勘《今文尚書》,《古文尚書》才有了用處。劉歆還想將《古文尚書》立為博士,引起「五經博士」的反對,雙方展開爭辯,就就是後來所說的「今古文之爭」。

由於關係「孔子之道」,所以「今古文之爭」也成了西漢經學的一大史跡。

今文派主張通經致用,「思以其道易天下」,有很濃的先秦諸子之風,他們解經時只講微言大義,也就是只說自己的歷史和政治哲學。而古文派看重的則是章句、訓詁、典禮、名物。

西晉「永嘉之亂」爆發,《今文尚書》、《古文尚書》又全都散失了。東晉初年,豫章內史梅賾給朝廷獻上了一部《尚書》,包括《今文尚書》33篇,以及《古文尚書》25篇 。現今流傳兩千多年的《尚書》,大多是根據梅賾所獻的這版《尚書》所編修。

由於《尚書》成書較遠,流傳又有這許多曲折,因而現存版本被後人認為真偽參半,一般認為《今文尚書》中的《周書》的《牧誓》到《呂刑》十六篇是西周的真實史料,《文侯之命》、《費誓》和《秦誓》是春秋的真實史料。而《古文尚書》疑為偽作。

其實,無論真偽,《尚書》也都是成書於兩千多年前的史書,它裡面記載的唐堯、虞舜、夏禹及皋陶、益稷幾代聖賢君臣的言行舉止,成為中華民族品德文明的重要來源,為後世力求上進的人們修身、行事提供了理論基礎和言行典範。

並且,《尚書》還記載了上古的歷史資料,裡面涉及周公攝政、成王即位、穆王改制等重要的歷史事件、古代典制,甚至還上溯到了大禹治水、分封九州的古代地理。因此,《尚書》是一部研究我國古代歷史、文化的必讀經典。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古代典籍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