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唐代王建所作,描寫望月懷鄉的場景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唐代王建所作,描寫望月懷鄉的場景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唐代王建所作,描寫望月懷鄉的場景

古代典籍

春節、清明節、中秋節和端午節是中國古代四大傳統節日,每個節日都有許多詩詞作家為其賦詩作詞。「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王安石所作,描寫的是春節;「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杜牧所作,描寫的清明節;「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所作,是描寫中秋節的經典佳句。還有另一首關於中秋節的詩,別具一格,也可稱為是經典。今天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中秋節最早源於古代人們對於月亮的祭拜,但直到唐代時期才形成了八月十五團圓賞月的習俗,到宋代時,闔家團圓、夜晚賞月發展成為極為盛行的節日習俗。

雖然只有短短四句,但是王建的這首中秋詩卻經久不衰,廣為流傳。

所以在唐代之前的詩詞中,沒有對於中秋節的直觀表達,唐代時期也只是望月懷鄉,沒有「中秋節」的明確概念。雖說如此,但在唐代時期,還是有許多經典的詩詞。比如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王建這個名字,大家可能比較陌生,但另一句大家比較熟悉的名句「三日入廚下,洗手做羹湯」也來自於他的詩。在《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這首詩中,詩題便點名了作詩的時間,「十五夜」便是指中秋時節,這首詩是要「寄杜郎中」,即寄給詩人的好友杜元穎。

詩中前兩句主要寫景,「中庭地白樹棲鴉」寫了賞月環境,又寫了月色如何。庭院之中,月光如水灑落在地面上,清冷又素潔,樹上的鴉雀也寂靜無聲地棲息與樹枝,彷彿也在欣賞這如水月色。

而月色的描寫也蘊含在了其中,「地白」寫出了月光的素潔銀白,而「棲鴉」體現出來月光的清冷蕭瑟。若說上一句寫了月之聲和色,那麼下一句「冷露無聲濕桂花」便寫出了月光的氣味。

八月,桂花開得正盛,而中秋時候更是桂子最美、香氣最為馥郁的時節。清冷的露水打濕了夜裡暗香的桂花,這樣的光景是否也出現在廣寒深處?其中意境,只留給看客們細細體味了。

寫完詩人的所見所聽所感,那麼此時月下徘徊的他,又在想什麼呢?「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他終於點題,從自己獨自一人抬首望月聯想到了天下人望月,自己與天下人都同望著這一輪明月,但每個人的心情是不盡相同的。

有的人正在闔家歡聚,一同賞月,有的人遠離故鄉,只能獨自一人望月懷鄉,那若真如此,綿綿「秋思」又會落到哪個人家呢?

詩中所言的「秋思」,意指秋日的情思,也是這中秋之夜望月之人的心情。詩人難道真的是想問「秋思落誰家」嗎?當然不是,他明明知道這「秋思」就是落在了他這裡。

在這樣本該團圓的佳節,他望著月亮,心中充滿了對好友杜元穎的想念之情,但他又偏偏不在詩中直接承認,只是問一句「秋思落誰家」。這樣的手法含蓄委婉又非常動人,更顯出了詩人心中那一份寂寥。

最後的這兩句宕開一筆,由賞月之事轉而深化到了相思懷友之情,其中意境也從清冷淒美轉而變成了闊大深遠。前一句「今夜月明人盡望」與「千里共嬋娟」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而最後的一句「不知秋思落誰家」,更是寫盡了千萬懷鄉之人的心情,含蓄雋永、似虛而實,蘊藉深沉。

更妙之處在於,「秋思」本是人心中生出的情感,但詩人沒有寫「秋思『生』誰家」,而是用了「秋思『落』誰家」。這就好像是同月光、冷露一般,從天而落,落在了某個人心中,讓他生出了無限思情。

結語就如同蘇軾的另一首中「不思量,自難忘」一樣,一個「落」字,新奇但又非常妥帖,彷彿秋思是飄然而至,生動而形象,更讓這首詩顯得餘韻悠長,讓我們在讀這首詩時,好像也感受到那淡淡的秋思,隨著清冷的月光,灑在了我們心上。

這首中秋唐詩,別具一格,但又餘韻綿綿,當真擔得起唐代最為經典的中秋之詩!

相關內容: 王建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古代典籍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