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竹新篁圖》:清代畫家鄭板橋所作,體現其修竹人生

《修竹新篁圖》:清代畫家鄭板橋所作,體現其修竹人生

《修竹新篁圖》:清代畫家鄭板橋所作,體現其修竹人生

古代典籍

《修竹新篁圖》,中國名畫,鄭板橋作。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修竹新篁圖

《桐陰論畫》的作者秦祖永曾把丁敬、金農、鄭燮、黃易、奚岡、蔣仁、陳鴻壽七人的印章邊款題跋輯為「七家印跋」。作品很多,畫風極大地影響了清代的畫壇。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圖》、《清光留照圖》、《蘭竹芳馨圖》、《甘谷菊泉圖》、《拄石干霄圖》、《叢蘭荊棘圖》、《畫竹留贈圖》等。有《板橋文集》。鄭板橋的詩書畫印,一般贊之為四絕。他的書畫一向為人民所喜愛。

作者簡介

鄭板橋(1693--1765)清代著名畫家。名燮,字克柔,號板橋。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江蘇興化人,3歲喪母,由乳母費氏撫養長大。先後當了山東范縣、濰縣知縣,因擅自開倉賑濟,撥款救災,獲罪罷官。後來長期在揚州以賣畫為生。受石濤、八大山人影響較深,又發揮了自己的獨創精神,為「揚州八怪」之一。

他的畫以竹、石、蘭蕙為最工,用筆秀勁瀟灑,多而不亂,少而不疏,芳蘭數叢,濃墨畫花,秀逸多姿;濃淡疏密,墨色淋漓,天趣橫溢,神理俱足。他主張「不泥古法」,重視藝術的獨創性。重視深入生活,觀察寫生。

書法雜用篆、隸、行、楷並以隸為主,兼有畫意的美感,獨創一格,自調用為六分半書,人稱之謂「亂石鋪街」體。在中國書法史上,前無古人。兼長篆刻,古樸不俗。

鄭板橋出身於書香門第,康熙末年中秀才,雍正十年中舉人,乾隆元年中進士,五十歲起先後任山東范縣、濰縣知縣計十二年。「得志加澤於民」的思想,使得他在仕途對連年災荒的平民百姓採取了「開倉賑貸」「捐廉代輸」等舉措,這引起了貪官污吏、惡豪劣紳的不滿,被貶官。

之後,他靠賣畫維持生活。鄭板橋的一生,經歷了坎坷,飽嘗了酸甜苦辣,看透了世態炎涼,他敢於把這一切都糅進他的作品中。

鄭板橋的題畫詩已擺脫傳統單純的以詩就畫或以畫就詩的窠臼,他每畫必題以詩,有題必佳,達到「畫狀畫之像」「詩發難畫之意」,詩畫映照,無限拓展畫面的廣度,鄭板橋的題畫詩是關注現實生活的,有著深刻的思想內容,他以如槍似劍的文字,針砭時弊,正如他在《蘭竹石圖》中云:「要有掀天揭地之文,震電驚雷之字,呵神罵鬼之談,無古無今之畫,固不在尋常蹊徑中也。」

瘦勁竹子畫:鄭板橋畫竹,「神似坡公,多不亂,少不疏,脫盡時習,秀勁絕倫」。《清代學者像傳》說他一生的三分之二歲月都在為竹傳神寫影,自己曾有詩寫道:「四十年來畫竹枝,日間揮寫夜間思,冗繁削盡留清瘦,畫到生時是熟時」。後來他說:「凡吾畫竹,無所師承,多得於紙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

他通過觀察和藝術創作的實踐,提煉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理論。「眼中之竹」是自然實景,是對自然的觀察和從中體驗畫意;「胸中之竹」是藝術創作時的構思;「手中之竹」是藝術創作的實現。他把主觀與客觀、現象與想像、真實與藝術有機地融為一體,創造了師承自然,而又高於自然的境界。

自然之竹是客觀存在的,畫家看到眼裡的竹已經和自然之竹有所區別了,然後要進行加工、主觀處理,形成胸中之竹,這就是所說的意在筆先,等落到紙上,轉化為手中之竹,「手中之竹」說的是畫家所創出的一個「第二自然」,胸中之竹和手中之竹都是眼中之竹的昇華,概括說就是畫家把眼睛看到的客觀形象,經過大腦的意象處理,最終經過技術加工物化為典型的藝術形象,是藝術創作的過程。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古代典籍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