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一行:唐代著名的天文學家,首創新歷《大衍歷》

僧一行:唐代著名的天文學家,首創新歷《大衍歷》

僧一行:唐代著名的天文學家,首創新歷《大衍歷》

古代典籍

張遂(公元683--727年),即僧一行,法號敬賢,號大慧禪師,魏州昌樂(今河南省濮陽市南樂縣)人,唐代僧人,也稱為沙門一行、一行阿闍梨,唐人還呼為「一公」。他是唐代著名的天文學家,也是風水學家,真言宗將其列為傳持八祖之一。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張遂精通梵文,熟悉印度的宗教文獻,同時瞭解印度在數學與天文學方面的成就,他的研究充分利用了當時印度的三角學知識。此外,張遂也是佛教密宗的領袖,著有密宗權威著作《大日經疏》。

歷學貢獻:首創唐代新歷《大衍歷》

一行主張在實測的基礎上修訂曆法,在經過幾年的天文觀測及準備工作後,於開元十三年(725)才開始編歷。他用兩年時間寫成曆法草稿,並定名為《大衍歷》。

《大衍歷》以劉焯的《皇極歷》為基礎,並進一步發展了《皇極歷》。《大衍歷》共分為7篇,即步中朔術、步發斂術、步日躔術、步月離術、步軌漏術、步交會術、步五星術。《大衍歷》發展了前人歲差的概念,創造性地提出了計算食分的方法,發現了不等間距二次內插法公式、新的二次方程式求和公式,並將古代「齊同術」(通分法則)運用於曆法計算。

一行在完成《大衍歷》的同年不幸去世,當時只有45歲。開元十七年(729),《大衍歷》頒布實行,並一直沿用達八百年之久。經過驗證《大衍歷》比當時已有的其他曆法,如祖沖之的《大明歷》、劉焯的《皇極歷》、李淳風的《麟德歷》等要精密、準確得多。

《大衍歷》作為當時世界上較為先進的曆法,相繼傳人日本、印度,在這兩國也沿用近百年,極大地影響了這兩個國家的曆法。

數學貢獻:發明優越性較高的算法

一行在數學上也很有成就。他在《大衍歷》中提出了自變數不等間距的二次差內插法;吸收印度傳人的正弦函數,並用於編製天文數表;提出了含有三次差的近似內插公式。自變數不等間距的二次差內插法比劉焯發明的等問距二次內插法更具優越性,這證明一行具有很高的數學造詣。

一行在數學上的成就,很多中國古代數學史著作都多有介紹,且評價甚高。例《中國數學史》(科學出版社,1964年)專題介紹了一行的數學成就:自變量不等間距的二次函數內插公式及其算法,並指出:在中國數學史上是一個特殊的例子。

天文學貢獻

1、發現星體運動規律,歷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月亮比太陽離地球近的科學論點。

一行在天文方面也作出了重大貢獻,他通過長期的天文觀測發現了恆星移動的現象,進一步發現和認識了日,月、星辰的運動規律,廢棄了沿用長達八百多年的二十八宿距度數據,並在歷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月亮比太陽離地球近的科學論點。

2、製成水運渾天儀、黃道游儀。

當時有個率府兵曹參軍梁令瓚設計了一個黃道游儀,並已經製成了該儀器的木頭模型。在一行的支持和領導下,於開元十一年(723),用銅鑄造成此儀器。這台儀器既可以用來測定每天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也可以用來測定月亮和星宿的位置。

同年,一行和梁令瓚等人在繼承張衡「水運渾象」理論的基礎上又設計製造了「水運渾天儀」。水運渾天儀上刻有二十八宿,注水激輪,每天一周,恰恰與天體週日視運動一致。水運渾天儀一半在水櫃裡,櫃的上框,有如地則自然撞鐘」。整個水運渾天儀既能演示日、月、星辰的視運動,又能自動報時。這是世界上最早的計時器,比外國自鳴鐘的出現早了六百多年。一行等人的成就又超過了張衡。

3、世界上首次用科學方法實測地球子午線。

一行組織了一批天文工作者利用這兩台儀器進行天文觀測,取得了一系列關於日、月、星辰運動的第一手資料。他還組織人力在全國各地測量日影,實際上這就是對地球子午線的測定,這是一行在天文學上最重要的貢獻。

從開元十二年(724)起,一行主持全國範圍內的大規模天文大地測量工作。他在全國選擇了12個觀測點,並派人實地觀測,自己則在長安總體統籌指揮。其中負責在河南進行觀測的南宮說等人所測得的數據最科學和有意義。他們選擇了經度相同、地勢高低相似的四個地方進行設點觀測,分別測量了當地的北極星高度,冬至、夏至和春分、秋分四時日影的長度,以及四地間的距離。

最後經一行統一計算,得出了北極高度差一度,南北兩地相距351里80步(即現在的129.2公里)的結論。這雖然與1度長111.2公里的測量值相比有較大誤差,但這是世界上第一次用科學方法進行的子午線實測,在科學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中國科技史專家李約瑟就曾評價一行組織的子午線長度測量是「科學史上劃時代的創舉」。

一行在天文曆法上所取得的卓越成就在人類文明史上佔有重要地位,而且他所重視的實際觀測的科學方法,極大地促進了天文學的發展。在他之後,實際觀測就成為了歷代天文學家從事學術研究時採用的基本方法,引導著學者們譯解了一層層的天文奧秘。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古代典籍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