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武帝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小名阿瞞、吉利,沛國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詩人。東漢末年權相,太尉曹嵩之子,曹魏的奠基者。曹操善詩文,知兵法,開建安文風。有詩文多篇。另有注《孫子》傳世。今人整理其詩文成排印本《曹操集》。 同時亦擅長書法,被唐朝張懷瓘《書斷》評為「妙品」。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曹操的《度關山》,一起來看看吧!
度關山
曹操〔兩漢〕
天地間,人為貴。
立君牧民,為之軌則。
車轍馬跡,經緯四極。
黜陟幽明,黎庶繁息。
於鑠賢聖,總統邦域。
封建五爵,井田刑獄,
有燔丹書,無普赦贖。
皋陶甫侯,何有失職。
嗟哉後世,改制易律。
勞民為君,役賦其力。
舜漆食器,畔者十國,
不及唐堯,采椽不斫。
世歎伯夷,欲以厲俗。
侈惡之大,儉為共德。
許由推讓,豈有訟曲。
兼愛尚同,疏者為戚。
《度關山》一詩表現了曹操的政治理想。其內容講的是執政者要勤儉、愛民、守法。曹操用法嚴峻,有犯必糾,這是一種法家精神,他反對濫用刑罰,提出要依法而行。曹操提倡節儉,《三國誌·魏書》記載曹操「不好華麗,後宮衣錦繡,侍御履不二采,帷帳屏風壞則補納,茵褥取溫,無有緣飾」。「儉為共德」是作者極力提倡的。
此詩開頭直接提出「天地間,人為貴」,凸現了詩人以人為本的價值觀。接著寫自己的政治理想:君主賢明,制定法規,全國統一,以奢侈為大惡,以儉樸為美德。退昏庸,舉明智,官吏盡職,百姓安定,人口繁息,設立刑獄,執法正當。人與人之間,退讓不爭,上下相同,彼此親愛。
全詩表達了詩人以「讓」與「兼愛」為基礎的大同思想,為了充分表達這一思想,詩人並寫兩面,一是通過敘述古代君主治民的法則,認為退小人任用德才兼備者是國家昌盛的基本保證;二是通過堯舜之間的對比,提出糾正「侈惡之大」的方式,即「儉為共德」,在此基礎上,提出「讓」與「兼愛」,即國君賢明,君民平等,執法公正,訟獄不興的大同思想。從中可見詩人渴望國家統一,天下安定的願望。
這首詩在內容上,反對「勞民為君,役賦其力」,蘊涵著孟子倡導的民本思想。在寫作上,除了採用正面頌揚的形式之外,「嗟哉後世」八句使用了對比手法。通過對比,肯定了民本思想,揭示了奢華造成的後果。
相關內容: 曹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