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精列》,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本站小編一起往下看。
精列
曹操 〔兩漢〕
厥初生,造化之陶物,莫不有終期。
莫不有終期。聖賢不能免,何為懷此憂?
願螭龍之駕,思想崑崙居。
思想崑崙居。見期於迂怪,志意在蓬萊。
志意在蓬萊。周孔聖徂落,會稽以墳丘。
會稽以墳丘。陶陶誰能度?君子以弗憂。
年之暮奈何,時過時來微。
譯文及註釋
譯文
萬物初生,化育萬物,終始循環,難道大自然就沒有終結的時候嗎?
自然萬物都有自己的終期,即使是古代的聖賢也不能避免,那為什麼還要為生命走向盡頭而擔憂呢?
但願那無角的螭龍能為我駕車,將我帶到魂牽夢繞的崑崙山。
心裡想著神仙居住的崑崙山,期望看到山上的神靈怪異。我還有一個心願是到海上去看一看蓬萊仙山。
我最大的心願是到蓬萊仙山求得長生啊。可是,品德高尚的周公和孔聖人也要死去。會稽山上的墳塋就埋葬著大禹這樣偉大的君主。
大禹這樣偉大的君主也埋葬在會稽山上。古往今來,有誰能度過漫長的歲月,永世長存呢?心胸曠達的人應該不會為死而感到擔憂。
不知不覺中已到了垂暮之年,時間匆匆地過去,來日不多啊,這又有什麼辦法呢?
註釋
精列:樂府舊題。精,指精神靈氣,古人認為這是生命的本原。列,同裂,分解。精氣分解指人的衰老或死亡。有人認為「精列」即鶺鴒,亦即精衛,也有人認為是精要之語的強調重列。
厥:其,此處指代萬物。
造化:天地自然。陶物:即造就萬物。陶,製作瓦器,引申為化育、造就、培養等。
何為:為何,為什麼。
螭(chī)龍:傳說中無角的龍。
崑崙:古代神話傳說中的西方神山,被稱為中國山脈的「太祖山」。有人認為此處崑崙暗指曹操尋得的風水寶地鏵尖垴。
見期:期望見到。迂怪:神靈怪異。
志意:心願。蓬萊:古代傳說中的海上仙山名,是仙人居住的三座神山之一,亦常泛指仙境。另一說,西漢元光二年(前133),漢武帝東巡至蓬萊,望神山不遇,築一座小城命名為「蓬萊」。 今山東省煙台市下轄有蓬萊市。有人認為曹操以崑崙、蓬萊之際暗指魏國疆土。
徂(cu)落:同「殂落」,死亡。
會(kuai)稽:此處指會稽山,位於浙江省紹興市南部,是中國五大鎮山之南鎮。相傳大禹東巡,在會稽山大會諸侯,病死後葬於會稽山。
陶(yao)陶:漫長的意思。此指漫長的歲月。一說快樂的樣子。度(duo):估計,推測。
君子:指心胸寬廣,有作為、有見識的人。弗:不。
時過:一作「過時」。微:少,微小。
賞析
此詩為曹操遊仙詩代表作,真實地反映了一代政治家曹操希望完成統一大業,而又無法挽留時光的感傷。
全詩大致可分四節。第一節六句,意謂自然造就的萬物,包括賢能的聖人都難免死亡。死亡是必然的,不必為死亡而憂傷。但由於長生不死傳說的影響,曹操又產生了幻想,於是接下去的第二節五句,由寫現實的人間轉寫幻想的仙境,表現了對長壽的期望。但仙境畢竟是虛幻的,因此接著第三層六句,又轉寫現實的人間,寫周公、孔子和大禹這樣的聖人都死去了,說明沒有人能夠長生久存。明智者不必為生命短暫而憂傷。最後一節用兩句詩收束,發出了「年之暮奈何」的感慨,表現了對生命的珍惜和對生命短暫的無奈。
晚年的曹操隨著生命的流逝,越發感覺到自己的有生之年要完成統一大業的難度。這首詩寫的是曹操對生命與神仙的思考。一方面,曹操也幻想著「螭龍之駕」,生活在「崑崙」、「蓬萊」之中;另一方面,他並沒有沉湎於自己的幻想,而是清醒地知曉,神仙世界僅是幻想而已。因為「厥初生,造劃之陶物,莫不有終期」,即使是聖人賢人也會死亡,沒有任何人可以超越。因此曹操自我安慰說「君子以弗憂」。既然明白神仙世界是虛幻的,生命必然會走向終結,那麼詩人就應該樂天知命,不服憂愁了吧?恰恰相反,理性的詩人對此的確明白,但他憂愁依舊。「憂」在詩中二度出現,「何為懷此憂」、「君子以弗憂」。憂愁其實一直伴隨著詩人,並不以詩人的理性清醒而逃遁。「年之暮奈何,時過時來微」是晚年曹操心頭永遠的痛。此詩清晰真誠地袒露出晚年曹操的心理世界。這一心理世界,複雜而微妙。
曹操素懷統一華夏之志,但是,「造化之陶物,莫不有終期」,年已遲暮的曹操尚未完成他的事業,於是他想到要去崑崙、蓬萊尋求長生之術,來完成他未竟的事業。但是,正當他沉浸在陶陶快意的遐想中時,現實與期想的矛盾,又使他發出了「年之暮奈何,時過時來微」的感歎。
創作背景
從詩中「年之暮奈何,時過時來微」兩句推測,此詩當作於曹操的晚年時期。曹操愛好音樂,今存他的詩歌全是樂府詩。有些詩歌有可能是即興唱出的,內容時轉時斷時續,並沒有經過嚴密的構思。這首詩就是這樣。
相關內容: 曹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