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驚弓之鳥”源自哪裡?其中有什麼歷史典故呢?

成語“驚弓之鳥”源自哪裡?其中有什麼歷史典故呢?

成語“驚弓之鳥”源自哪裡?其中有什麼歷史典故呢?

成語大全

【驚弓之鳥出處】

《晉書·王鑒傳》:「黷武之眾易動;驚弓之鳥難安。」

《戰國策·楚策四》;《晉書·王鑒傳》:「黷武之眾易動,驚弓之鳥難安。」

釋義:被弓箭嚇怕了的鳥不容易安定。比喻經過驚嚇的人碰到一點動靜就非常害怕。

【驚弓之鳥故事】

戰國時期,魏國有一個叫更羸的射箭能手。

有一天,更羸與魏王在京台之下,看見有一隻鳥從頭頂上飛過。更羸對魏王說:「大王,我可以不用箭,只要把弓拉一下,就能把天上飛著的鳥射下來。」「射箭能達到這樣的功夫?」魏王問。更羸說道:「可以。」說話間,有雁從東方飛來。當雁飛近時,只見更羸舉起弓,不用箭,拉了一下弦,隨著「咚」的一聲響,正飛著的大雁就從半空中掉了下來。

魏王看到後大吃一驚,連聲說:「真有這樣的事情!」於是,好奇地問更羸不用箭是如何將空中飛著的雁射下來的。更羸對魏王解釋說:「其實也沒什麼,我猜測這是一隻受過箭傷的大雁。」「你怎麼知道這隻大雁受過箭傷呢?」魏王更加奇怪了。

更羸繼續對魏王說:「這隻大雁飛得慢,叫得悲。」魏王還是一臉茫然。

更羸接著講:「飛得慢是因為它身上的箭傷在作痛,叫得悲是因為它離開同伴已很久了。傷口在作痛,還沒有好,它心裡又害怕。當聽到弓弦聲響後,害怕再次被箭射中,於是就拚命往高處飛。一使勁,本來未癒的傷口又裂開了,疼痛難忍,再也飛不動了,就從空中掉了下來。」

成語「驚弓之鳥」便由此而來。

相關內容: 成語歷史典故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成語大全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