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弓之鳥出處】
《晉書·王鑒傳》:「黷武之眾易動;驚弓之鳥難安。」
《戰國策·楚策四》;《晉書·王鑒傳》:「黷武之眾易動,驚弓之鳥難安。」
釋義:被弓箭嚇怕了的鳥不容易安定。比喻經過驚嚇的人碰到一點動靜就非常害怕。
【驚弓之鳥故事】
戰國時期,魏國有一個叫更羸的射箭能手。
有一天,更羸與魏王在京台之下,看見有一隻鳥從頭頂上飛過。更羸對魏王說:「大王,我可以不用箭,只要把弓拉一下,就能把天上飛著的鳥射下來。」「射箭能達到這樣的功夫?」魏王問。更羸說道:「可以。」說話間,有雁從東方飛來。當雁飛近時,只見更羸舉起弓,不用箭,拉了一下弦,隨著「咚」的一聲響,正飛著的大雁就從半空中掉了下來。
魏王看到後大吃一驚,連聲說:「真有這樣的事情!」於是,好奇地問更羸不用箭是如何將空中飛著的雁射下來的。更羸對魏王解釋說:「其實也沒什麼,我猜測這是一隻受過箭傷的大雁。」「你怎麼知道這隻大雁受過箭傷呢?」魏王更加奇怪了。
更羸繼續對魏王說:「這隻大雁飛得慢,叫得悲。」魏王還是一臉茫然。
更羸接著講:「飛得慢是因為它身上的箭傷在作痛,叫得悲是因為它離開同伴已很久了。傷口在作痛,還沒有好,它心裡又害怕。當聽到弓弦聲響後,害怕再次被箭射中,於是就拚命往高處飛。一使勁,本來未癒的傷口又裂開了,疼痛難忍,再也飛不動了,就從空中掉了下來。」
成語「驚弓之鳥」便由此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