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利令智昏”源自何人?其中有哪些歷史典故呢?

成語“利令智昏”源自何人?其中有哪些歷史典故呢?

成語“利令智昏”源自何人?其中有哪些歷史典故呢?

成語大全

【利令智昏的意思】

《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贊》:「鄙語曰:『利令智昏』。平原君貪馮亭邪說;使趙陷長平兵四十餘萬眾;邯鄲幾亡。」

釋義:令:使;智:理智;昏:昏亂,神智不清。因貪圖私利而失去理智,把什麼都忘了。

【利令智昏的典故】

戰國時期,秦國派大將白起帶領人馬攻伐韓國。不幾天,秦國便攻佔了韓國的野王(今河南泌陽縣),斷絕了上黨(今山西長治市北)的交通。這樣一來,上黨城孤立無援,眼看就要失守。上黨守將馮亭看到野王已經失守,認為上黨也會保不住的,與其讓秦國佔了上黨,還不如親手把它轉交給趙國,韓國就可以和趙國聯合起來共同抵抗秦國的侵略。

當馮亭派人把上黨的地圖帶給趙孝成王時,趙王左右為難,他不知該怎麼辦,於是召集大臣們商議,其中有一個叫趙豹的大臣勸趙王不要接受,因為無端地接受別人送來的東西,就會引起禍患,韓國之所以把上黨獻給趙國,目的是想讓秦國把矛頭指向趙國。可是趙王並不同意他的意見,於是又和平原君趙勝商議,平原君認為即使發兵百萬,一年半載也不一定能攻下一座城池,現在卻不費一兵一卒,就可得到上黨的土地,決不能坐失良機。

趙王聽了平原君的話,非常高興,於是派平原君到上黨去接受土地,並封馮亭為華陽君。

然而,沒過多久,趙國就大禍降臨了。這是因為秦國看到即將到手的土地卻被趙國佔領了,便又派白起去攻打趙國,趙國派出了只會紙上談兵的趙括(詳見「紙上談兵」小節)去應戰,結果吃了敗仗,秦國在長平之戰中消滅趙國士卒40多萬。後來,差一點兒還打進趙國的都城邯鄲呢。

相關內容: 歷史典故成語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成語大全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