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拾人牙慧”源自哪裡?其中有什麼歷史典故呢?

成語“拾人牙慧”源自哪裡?其中有什麼歷史典故呢?

成語“拾人牙慧”源自哪裡?其中有什麼歷史典故呢?

成語大全

【拾人牙慧的出處】

出自清·夏敬渠《野叟曝言》:「明用故事;卻暗翻前局;方不是拾人牙慧。」

拾人牙慧是什麼意思?拾:撿取;牙慧:指別人說過的話。比喻拾取別人的一言半語當作自己的話。

【拾人牙慧的故事】

東晉時候,有一個名叫殷浩的人。因為他曾經當過「中軍」的官職,所以被人稱為「殷中軍」。他曾被任命為「建武將軍」,統領揚州、豫州、徐州、兗州、青州的兵馬,後因作戰失敗被罷官,並流放到信安(今浙江省境內)。

殷浩很有學問,他愛好《老子》、《易經》,並能引經據典談得頭頭是道。

殷浩有個外甥[shēng],姓韓,名康伯,非常聰明,也善於談吐,殷浩很喜歡他,但對他的要求卻十分嚴格。殷浩被流放時,康伯也隨同前往。有一次,殷浩見他正在對別人發表言論,仔細一聽,康伯所講的,完全是抄襲自己的片言隻語,套用自己說過的話,沒有他個人的創見,卻露出自鳴得意的樣子,很不高興,說:「康伯連我牙齒後面的污垢還沒有得到,就自以為了不起,真不應該。」

相關內容: 歷史典故成語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成語大全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