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本站小編給大家準備了魯智深的文章,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魯智深這個人,有時候不受某些人喜歡,甚至被指責為粗獷豪放沒心沒肺:他吃狗肉,這就得罪了一批人;他不解風情,又得罪了一批人;看透官場黑暗而且直言不諱,又得罪了一大批人。
我們細看水滸原著,就會相信「看透世情常有雋語」這句話極有道理,魯智深看似口不能言,但總是語出驚人,說出宋江吳用也說不出的話來。比如咱們今天要聊的魯智深三句話,有笑有淚有豪情,道盡古代官場黑暗世態炎涼,而這也許正是三種人不喜歡魯智深的主要原因。
魯智深身高八尺腰大十圍,用如來評價豬八戒的話,就是「食腸寬大」,沒有足夠的營養能量補充,就掄不動六十二斤的水磨渾鐵禪杖。
在梁山一百單八將中,還真有幾個能吃會吃的,宋江吳用是酸文假醋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阮氏三雄是大碗喝酒大塊吃肉,魯智深則是有啥吃啥百無禁忌。
魯智深餓了就沒力氣,被生鐵佛崔道成和飛天夜叉丘小乙攆得鑽了赤松林,是九紋龍史進的一包乾肉大餅,讓魯智深滿血復活。
在吃的問題上,魯智深一向率性隨意。在桃花莊劉太公家,人家問他是否吃葷腥,魯智深卻笑呵呵地回答:「洒家不忌葷酒,遮莫什麼渾清白酒,都不揀選;牛肉狗肉,但有便吃。」
魯智深這麼說,就得罪人了:難道你不知道狗是很多人的親人愛人嗎?豈能是你說吃就吃的?
事實上魯智深不但這麼說了,而且也這麼吃了,吃的筆者邊敲鍵盤邊嚥口水:「智深猛聞得一陣肉香,走出空地上看時,只見牆邊砂鍋裡煮著一隻狗在那裡……那莊家連忙取半隻熟狗肉,搗些蒜泥,將來放在智深面前。智深大喜,用手扯那狗肉,蘸著蒜泥吃,吃得口滑,只顧要吃,那裡肯住。」
這段描寫,讓很多人義憤填膺,不管男女都蹙起濃重娥眉,瞪起三角媚眼,翹起蘭花指來指責:你一個出家人,吃些豬肉牛肉也就罷了,為什麼還要吃人類最好的朋友?
魯智深當然不會這麼看:狗肉吃不得,牛肉為什麼就吃得?眾生平等,蔬菜瓜果也有生命,為什麼吃了不算殺生?
魯智深的話,是無法辯駁的,所以那幫人就恨上了魯智深。面對蘭(爛)花(爪)指(子)的指指點點,魯智深也會感到很冤枉:這是施耐庵讓我吃的,在我們生活的年代,狗是六畜之一,劉邦樊噲吃得,洒家為何吃不得?
除了吃狗肉得罪了一批人,還有另外一批人不喜歡魯智深,那就是西門慶裴如海鎮關西與閻婆惜潘金蓮潘巧雲們,因為魯智深會壞他們的好事。
魯智深骨子裡是很驕傲的,他打心底裡瞧不起暴發戶,他拳打鎮關西的時候,有點出口傷人,他說出的話,會讓宋江西門慶那樣的人很不舒服:「你是個賣肉的操刀屠戶,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鎮關西!你如何強騙了金翠蓮?」
宋江不過就是一個小小的鄆城縣押司,西門慶也就是個開生藥鋪的,請王婆當馬泊六,「去身邊摸出一兩來銀子」,比賣狗皮膏藥的打虎將李忠還不如。
但是在閻婆惜潘金蓮眼裡,宋江西門慶都是大金主,被魯智深這個揭老底戰鬥隊隊長一句話揭開畫皮,他(她)們都有點臉上掛不住——如果有臉的話。
即使是金翠蓮,請魯智深出頭,也未嘗沒有向鄭屠討名分的意思,這位金翠蓮後來又走了老路:「結交此間一個大財主趙員外,養做外宅,衣食豐足。」
魯智深看來是不能容忍的事情,在宋江西門慶鄭屠裴如海閻婆惜潘金蓮潘巧雲甚至金翠蓮眼裡,那都是天經地義順理成章的——這批人怎們不恨魯智深:你這大和尚棒打鴛鴦!
無論人品多低,有錢就好;不管如何不貞,美貌就好。魯智深棒打鴛鴦,實際是在破壞宋江西門慶閻婆惜潘金蓮之間的交易。斷人財路,魯智深豈能不遭恨?
說魯智深是揭老底戰鬥隊隊長,一點都不分,他最「傷人」的一句話,可以說是得罪了相當多的梁山好漢和絕大多數宋朝官員以及想當官(咱們只說宋朝)的人:「只今滿朝文武,多是奸邪,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殺怎得乾淨?」
魯智深這就是一竹篙打翻一船人了,污吏宋江聽了不高興,降將大刀關勝雙鞭呼延灼雙槍將董平聽了也不舒服,因為他們也可以算是「奸邪」——有的勾結賊寇,有的背主求生,甚至還有人食其祿而殺其主,居其土而獻其地,不忠不義。
魯智深認為,朝廷官場就是一口大染缸,掉進去就白不了。這句話雖然是百分之百的大實話,也道盡了當時官場黑暗,但是一心求官的「梁山好漢」聽了,是絕對難以接受的——大家把腦袋別在腰帶上追隨宋江,還不就是為了招安後混個一官半職?
我們通讀水滸就會發現,絕大多數梁山好漢並不討厭權力,他們討厭的是自己沒權力;他們也不痛恨貪官,而是痛恨自己沒有機會成為貪官。
雖然經過方臘之手除掉了大半,但還是有二三十個梁山大小頭目混進或重新回到了官場——這些殺人吃人的「好漢」當了官,沒有蔡京童貫的能力,卻跟蔡京童貫一樣無下限。宋江李逵都當了高官,我們可以說,招安之舉,就是給宋朝大染缸又加了幾桶墨汁。
看到這裡,讀者諸君應該知道魯智深的這三句話得罪了哪三種人了吧?小人物掌大權不可怕,可怕的是小人物中的小人,他們即使掌握了小得不能再小的權力,也能施展出大得不能再大官威——魯智深道破官場黑暗,自己必然招黑。
魯智深並不知道自己三句話得罪了三種人,即使知道了也不在乎,禪杖在肩頭,道義在胸中,誰還會在乎貪官污吏宵小之徒的聒噪?
相關內容: 魯智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