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魯智深吃的果子案酒下飯指的是什麼的讀者,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魯智深魯大俠很喜歡吃,如果他不喜歡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可能就不那麼令人親近了——扯著砂鍋狗腿蘸蒜泥的魯智深,才是真實的英雄好漢,煙火氣也是英雄氣,像公孫勝那樣基本啥都不吃也不娶妻生子的人,我們不知道他長生又有什麼樂趣。
除了吃砂鍋狗肉、乾肉大餅和又肥又甜的團魚,在有錢的時候,魯大俠也會講究一下:安排果子案酒下飯——下飯是個名詞,指的是一類食物。
那麼魯智深吃的果子、案酒、下飯究竟是啥呢?在蘭陵笑笑生寫的一本書中,有標準答案。
在明朝四大奇書中,有一本是蘭陵笑笑生寫的《金瓶梅》,這本書被《紅樓夢》取代之後,四大奇書就變成了四大名著。這本書的名字不提也罷,因為即使提起來,也會有很多人不肯承認自己看過這本書,所以咱們只需知道這本書中武植武松兄弟倆只是過場人物,真正的主角是西門慶和潘金蓮。
咱們今天就根據蘭陵笑笑生的這本書,來聊一聊魯智深吃的果子、案酒、下飯,很不好意思,要想解釋清楚,還必須要拿西門慶和潘金蓮來說事兒。
梁山好漢和西門慶的酒桌上,都擺著一些果子
魯大俠(那時候還不叫魯智深,而是渭州兵馬提轄魯達)出場的第一件事,就是請九紋龍史進喝酒:「魯提轄坐了主位,李忠對席,史進下首坐了。一面鋪下菜蔬果品案酒。」
魯大俠請史進喝酒,桌子上的蔬菜不用解釋,咱們先要說的是果品,他後來請大相國寺附近偷菜潑皮的時候,打發道人去採購,清單上第一樣東西就是「果子」:「去城中買了幾般果子,沽了兩三擔酒,殺翻一口豬,一腔羊。」
提轄魯達變成了大相國寺菜頭兒魯智深,但是請客吃飯,果子是必不可少的,而西門大官人請客吃飯,一直很講究,所以果子也是第一批被端上來的。
西門慶因為妻妾過多勞累過度,所以要請胡僧幫忙,而請人幫忙自然要先請人吃飯,那胡僧跟魯智深一樣不忌酒肉:「先綽邊兒放了四碟果子、四碟小菜,又是四碟案酒:一碟頭魚、一碟糟鴨、一碟烏皮雞、一碟舞鱸公。又拿上四樣下飯來:一碟羊角蔥炒的核桃肉、一碟細切的樣子肉、一碟肥肥的羊貫(灌)腸、一碟光溜溜的滑鰍。(《第四十九回·請巡按屈體求榮,遇胡僧現身施藥》)」
畢竟是西門大官人,果子、小菜、案酒、下飯,四四一十六,再加上兩碗湯一盤包子,那胡僧吃得帽子掉了踢著走。
小菜咱們放在一邊不提,因為魯智深對小菜不感興趣,咱們還是先說果子:包括但不限於大棗橙子柿子香蕉蘋果大鴨梨——這些東西叫水果,果子除了水果還有乾果,西門慶常吃的果子,還有蓮子、栗子、榛子、松仁、核桃、荸薺、紅菱、雪藕……
除了乾果鮮果,一些我們認為是主食的東西,在古代也算果子,比如西門慶潘金蓮吃的果餡椒鹽金餅、玫瑰搽穰卷兒、玫瑰菊花餅、白糖萬壽糕、桃花燒麥、鵝油蒸餅、芝麻象眼、檀香餅、頂皮酥等。
某些主食被叫做果子,這種習俗在黃河以北很多地區仍有保留:早餐主角油條,還有一個最常用的名字,叫做「大果子」,煎餅果子就是煎餅裡面包著油條而不是油炸餅(薄脆)。
看到這裡,讀者諸君肯定已經明白了:所謂果子,就是在喝酒前拿來墊底的小吃,一般都是高糖多油,這些東西吃下去能有效地保護胃——古人是很忌諱空腹飲酒的,所以一定要先吃一些果子。
梁山好漢喝酒之前,一般也是先吃一些果子,當然像魯智深在五台山半山亭喝酒,是講究不起的,連下酒小菜都沒有,只是空著肚子灌了一大桶白酒,結果上頭了:「頭重腳輕,對明月眼紅面赤;前合後仰,趁清風東倒西歪。踉踉蹌蹌上山來,似當風之鶴;擺擺搖搖回寺去,如出水之龜。」
如果有一盤花生米二兩豬頭肉,魯大俠也不至於醉得那麼厲害,當然,魯智深是吃不到花生的,包括宋徽宗趙佶在內,當時的人一輩子也吃不到辣椒和花生——這些東西還沒傳進中土。
魯智深酒渴如狂,沒有果子小菜也能喝酒,而其他梁山好漢,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是一定要先吃果子的:神行太保戴宗第一次請宋江吃飯,「安排酒果 、餚饌、菜蔬來」;宋江被晁蓋等人劫法場救出逃往梁山的路上,黃門山摩雲金翅歐鵬等人攔路拜會,也是「小嘍囉早捧過果盒,一大壺酒,兩大盤肉,托過來把盞。」
不說小菜說案酒:這就是鹹菜和涼菜的區別
小菜就是小鹹菜,乏善可陳,簡單介紹幾樣就行了:西門慶不大瞧得起應伯爵,所以吃飯的時候比較隨意,沒給上酒和果子,先上了小菜,其實也就是四樣小鹹菜,其中包括一盤十香茄瓜(不是人參果,有些地方管茄子和西葫蘆叫茄瓜)、一盤五方豆豉、一盤橘醬、一碟糟筍。
沒有酒,當然就沒了案酒,直接上了四樣下飯:火燎羊頭,烤鴨,混沌雞蛋湯、山藥肉丸子,這在西門大官人眼裡,就是打發叫花子的,應伯爵一邊吃,西門慶還一邊罵他「賊狗才」——這些小菜下飯,西門慶是不屑吃的。
古代的小菜基本等於小鹹菜,而案酒則是咱們今天說的涼菜,有素菜,也有肉菜,比如皮凍、肘花、白斬雞,包括武松打虎之前吃的一大盤子二斤熟牛肉,在古代都算案酒。案酒也可以叫「按酒」,這意思不用解釋大家也都明白:咱們常說「吃兩口菜壓壓酒」,可能就是這意思。
這裡我們要解釋一下,鮓是古代保存魚類及海鮮的一種方法,說白了就是醃漬和糟醉:鮓,藏魚也。
西門慶一輩子就喜歡兩種東西,其中一種就是美食,所以他的案酒極其豐富,而梁山好漢除了宋江之外,對案酒的要求都不高,幾斤水煮牛肉就行了——很多時候都是用手抓,說明這都是冷葷,像李逵那樣撈屬於下飯的魚湯,就有點像另類的阿三了。
我們細看水滸,就會發現宋江在某些方面是跟西門慶有幾分相似之處,他的案酒也比較講究:「列幾般肥羊、嫩雞、釀鵝、精肉,盡使朱紅盤碟。」
宋江喝多了,沒來得及吃下飯就斷片兒(短暫失去記憶)了,這才在潯陽樓上寫了反詩,看來喝酒不吃熱菜熱飯,還真不是個好習慣。
案酒多冷葷,下飯則要豐富很多
水滸傳中很少出現下飯,因為一般案酒上完,好漢們基本就都有八九分醉了,而很注重在美食中養生(僅限於此,其他方面不論)的西門慶,案酒之後必然有下飯,而且品種也要豐富很多。
下飯在古代也叫嘎飯、燉爛,主要以煎炒烹炸燜溜熬燉等方式烹飪,這一點我們看看西門慶的菜單:濾蒸的燒鴨、柳蒸的鱉魚、白炸豬肉、燒花豬肉、爆炒腰子、黃熬山藥雞、燉爛蹄子、燉蒜燒荔枝肉,每頓必然有四道或八道下飯,這叫吃得四平八穩。
西門慶食不厭精膾不厭細,而魯大俠則沒那麼多講究,他請客點菜是多多益善:「酒保問道:『官人,吃甚下飯?』魯達道:『問甚麼!但有,只顧賣來!』酒保下去,隨即蕩酒上來,但是下口肉食,只顧將來,擺一桌子。」
按照現在的說法,魯智深當時是讓飯店「炒一本」,菜單上的全要了。
在古代,湯和羹是兩個概念:湯就是熱水,一般用來洗臉洗腳,而羹才是下飯的東西。
宋江吃的「加辣點紅白魚湯」,在當時應該叫做「魚羹」:如果西門慶吃的肚肺羹叫成「肚肺湯」,估計潘金蓮是吃不下去的。
古人吃飯,除了果子、小菜、案酒之外,下飯中的一道湯羹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沒有一碗魚羹、肉羹或魚翅羹,這頓飯是不完美的,所以很會宋江擺譜的宋江,在宴席結束前一定要喝一碗魚羹。
美食是文化,也是歷史
酒品見人品,酒後吐真言。魯智深並不心甘情願落髮出家,所以喝醉了之後把五台山文殊院的守門金剛塑像都打趴下了。
宋江坐樓殺惜之後刺配江州,不反思自己勾結梁山群盜授人以柄,反而萌生了造反的念頭,要血染潯陽江口,還敢笑黃巢不丈夫。這都是喝酒惹的禍,或者說是喝酒不吃下飯的嚴重後果。
酒品見人品,美食是文化,也是歷史。我們看施耐庵的《水滸傳》和蘭陵笑笑生的《金瓶梅》,除了英雄俠義和奢靡生活,還能看到宋朝或明朝的風土人情:在水滸傳中絕對不會出現梁山好漢魯智深吃辣椒,兩本書中的西門慶都不會啃老玉米,西門慶不吃牛肉,魯智深則是連狗肉都不放過,這就是不同時代、不同階層、不同人物的不同生活。
施耐庵也好,蘭陵笑笑生也罷,在他們的書中,我們都能發現一些屬於那個時代的飲食習俗,果子、案酒、下飯,筆墨之間也瀰漫著誘人的香氣,不知讀者諸君看了這兩本書的感覺如何:魯智深和西門慶吃的果子、案酒、下飯,筆者有一多半都沒吃過,您吃過幾種?
相關內容: 魯智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