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過了唐宋,真正流傳後世的經典作品其實很少了。縱觀古典文學的發展軌跡,詩詞的高雅文學傳統,也就止步於唐宋,元雜劇明清小說代表的是世俗化的文學形式,更加大眾化。
然而,還是有很多的詩人詞人繼續傳承詩詞傳統,比如明代的楊慎,又比如清代的納蘭性德。
少年時沒讀過納蘭詞,課本上也沒怎麼見過。但是人到中年,卻時常被他的詩詞打動。那種隱藏在字裡行間當中的、細微的情感變化,滿滿的都是人生之悲,字字述說著人到中年處境的尷尬。
銀床淅瀝青梧老,屧粉秋蛩掃。采香行處蹙連錢,拾得翠翹何恨不能言。
迴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燈和月就花陰,已是十年蹤跡十年心。
這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的《虞美人·銀床淅瀝青梧老》,下片最後一句,「已是十年蹤跡十年心」最是容易引發我們的思考。
年少時的一切都已經遠去,留在眼前的只有之前的回憶。尤其是在一個落葉飄零的深秋,淅淅瀝瀝的秋雨增添了幾分淒涼,詞人的思緒也回到了多年前。
眼前的一切都是和心中至愛共同擁有過的,看上去只是記憶的碎片,哀怨的情意卻能把這一切聯繫起來,鮮活的記憶歷歷在目。更有秋風秋雨的加持,滿腹的苦澀已然不可逃避。漫漫人生之路,人注定是孤獨的旅程。美好的愛情帶給人對未來的希望,卻不料世事之變,在本來應該迎來收穫的季節中,只能任憑身邊僅剩之物的不斷離去。
和他諸多經典的詩詞一樣,這首詞依然追憶曾經的愛情。二十多歲尋求到一生摯愛,三年後就撒手人寰,本來一家三口相親相愛,如今只有詞人孑然一身。
眼前的「迴廊」,那是在心中的寸寸相思;眼前的「落月」,那是詩人道不盡的孤獨;眼前熟悉的這一切,還是「十年蹤跡」,而自己舊景重遊,看到的是「十年蹤跡」,經歷的,還是那「十年心」。
人到中年,旅途過了一半,對這個世界的認知也更為明晰。瞭解到什麼最為珍貴,也懂得什麼最能打動人心。少年時代我們讀不懂納蘭詞,人到中年,一句簡單的「已是十年蹤跡十年心」,就足以讓我們遇見舊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