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劇在元朝時期的影響最廣,元曲四大家:關漢卿、白樸、鄭光祖和馬致遠,他們四人處於不同的時期,但都在雜劇創作方面都有著卓越的成就。下面為大家著重介紹一下馬致遠。
馬致遠,字千里,晚年為了示效陶淵明之志,字號「東籬」,別稱馬神仙、馬東籬、曲狀元,大都人。
根據馬致遠自己的創作記載,他出生於一個富庶的書香門第,在大度過了自己的青少年時期,從小勤奮好學、飽讀詩書,接受儒家教育。馬致遠年輕時就熱衷於功名,但由於元代當時的統治者實行的民族高壓政策,他的仕途之路相當坎坷。馬致遠只擔任過一些微末的佐官,壯志難酬,滿腹經書無已報效,在漂泊中蹉跎了大半生的時光。
過了許久碌碌無為的日子,懷才不遇的現實讓馬致遠徹底醒悟,他的信仰也從一開始的儒教變成了道教。馬致遠在五十歲左右時辭去官職,在杭州過起了隱居生活,他在官場失意後決定步陶淵明的後塵遠離官場,享受閒適的田園生活,他晚年字號「東籬」也表明了自己對隱逸生活的喜愛,他的詞曲也在自嘲的同時逐漸融入了超然與恬淡。後世將他的散曲作品集命名為《東籬樂府》。
馬致遠從事雜劇創作的時間很長,他的作品有陶淵明隱居田園的灑脫之意,也兼具了豪放。清逸的特點。
一生創作的雜劇有十五種,留存至今的雜劇全本有七種:《江州司馬青衫淚》《半夜雷轟薦福碑》《西華山陳摶高臥》《呂冬病三醉岳陽樓》《邯鄲道省悟黃粱夢》《馬丹陽三度任風子》《破幽夢孤雁漢宮秋》。其中《漢宮秋》是馬致遠早期的作品,也是他最為著名的一部雜劇,改編自漢元帝時期昭君出塞的歷史故事,被列為元曲四大悲劇之一,也被很多人稱為元曲的最佳傑作。
除了雜劇之外,馬致遠散曲的思想內容也十分豐富,《東籬樂府》中有小令104首,套曲22套,其中完整的套曲有15套,基本完整的有2套,殘卷有5套。他的散曲小令《天淨沙·秋思》最令人稱讚,更是被譽為秋思之祖,被選入了教科書中。
相關內容: 馬致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