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中醫與本土的道教就有這難以割捨的關係,在早期道教的形成和傳播過程中醫療活動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道教對於長生不老的追求在很大程度上也推動了中醫的發展。古代很多名醫,他們同時也是道士,較為著名的有陶弘景、孫思邈等人。
我國古代也湧現過很多醫術精湛的女醫生,兩晉時期的鮑姑、西漢的義妁、宋代的張小娘子、明代的談允賢,這四人被稱為中國古代四大女名醫。下面為大家著重介紹一下道醫鮑姑,她也是我國醫學史上第一位女疚學家。
鮑姑,小字潛光,陳留郡人。鮑姑出生在一個道教家庭,她的父親鮑靚,曾擔任南海太守,不僅精通道術,也懂得煉丹,與當時的世家大族有著密切的聯繫。晉朝著名的醫學家、煉丹家、道教學者葛洪也拜鮑靚為師,後來還與鮑姑結為夫婦。
葛洪在道教、化學、醫學、煉丹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鮑姑與他結為夫妻後沒有像普通家庭一樣過著男耕女織的生活,他們共同學習道法、專研醫術。他們還一起研究煉丹術,還曾到廣州一帶採集煉丹需要的原料,現在還能再南海西樵山附近找到他們煉丹的遺址。鮑姑還長期跟隨葛洪外出行醫採藥,他們的足跡遍佈廣州、南海等地方,當地的縣志、府志中都有相關記載。葛洪致力於煉丹和著書,而鮑姑專心於治療贅瘤和贅疣等病症,夫妻二人也相互成就了對方。當時的民眾尊稱其為「鮑仙姑」,她常用的紅腳艾也被稱為「鮑姑艾」。據史料記載,鮑姑常年在現在的羅浮山行醫治病,當地百姓在越秀山下的三元宮中還為她修建了鮑姑祠,以表紀念。
鮑姑長期受到葛洪的影響,有著高尚的醫德,也擁有高明的藝術,尤其擅長用針灸法治療贅瘤和贅疣。遺憾的是,鮑姑沒有留下什麼著作,但是後人普遍認為她的針灸方法與經驗主要記載在葛洪所著的《肘後要急方》之中。書中較為詳細的記載了灸法的作用、效果、操作方法、注意事項等,是我國中醫學史上的寶貴文化遺產,對後世醫學的發展起著不可磨滅的推動作用。
相關內容: 葛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