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拉族婚姻形態是一夫一妻制。實行家族外婚。近親家族「阿格乃」和遠親「孔木散」之間禁止聯姻,但並不十分嚴格。婚姻的締結全憑父母之命,婚禮由阿訇主持,還「擠門」,即新
亡人去世後的一兩天內,在亡人家裡一般不燒火做飯,尤其是亡人去世的房間三天內不能以飯食待客,自家人也不能外出做客。當亡人家屬沉浸在巨大悲痛中的時候,其「孔木散」和「
撒拉族的婚禮全在隆冬舉行。除了這時節農活少,人手閒、糧油足、肉類肥而又好儲藏外,主要還是人員全,所有外出的人均已陸續返家。婚禮一般在黃昏舉行。儀式開始,先由女方的
木雕裝飾是古清真寺最重要而精彩的建築工藝。禮拜殿、喚禮樓、牌坊門上的平板、雀替、插板、門簪、樓閣裙板門面,均有精雕,圖案多為植物、幾何圖紋、器具、瓜果、山水、阿文
全國惟一的循化撒拉族自治縣境內,現今遺留著十幾處古清真寺建築。在這些古清真寺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清水、孟達、塔撒坡、張尕、科哇五大清真寺建築群,並已被列為省級非物質
2007年5月,省文化廳公佈了青海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循化撒拉族自治縣申報的「撒拉族古籬笆樓編造技藝」名列其中。這種古籬笆樓編造技藝,融合了藏、漢、回、土、保安
「艷姑」在撒拉語中是「新嫁娘」的意思。心靈手巧、善良樸實是她們美麗韻味的真正內涵。她們手工製作的各種撒拉族小吃令人垂涎,炒麵、涼粉、釀皮、牙而瑪、炒麥、麥梭、蓋碗
會 禮:伊斯蘭教拜功之一。為重大節日舉行的宗教儀式活動,阿拉伯語「爾德」的意譯。即每一年的開齋節和宰牲節身著節日盛裝的穆斯林,歡欣鼓舞地來到清真寺隆重集會,舉行節日
蘇四十三 蘇四十三出生於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聚居區的平民家庭,受家庭影響,自幼潛心伊斯蘭教。伊斯蘭教派很多,蘇四十三信奉的是馬明心倡導的新教。由於觀點不同教派之間多有矛
多飲奶茶,食手抓肉,烹調之法仍帶中亞色彩是撒拉人早期的飲食特點。後來,食物結構發生了變化,基本以麵食為主,素常吃食有饅頭、燉鍋饃、烙油餅、花卷、面片、麵條、「攪團
撒拉族男子多穿白襯衫、黑坎肩,束腰帶,著長褲、穿「洛提」或布鞋,頭戴黑色或白色的圓頂帽。腰帶多為紅、綠色,長褲則多為黑、藍色。冬季,男子穿光板羊皮襖或羊毛褐衫,富
「口細」是撒拉族保存至今的民間樂器,長不到0 . 5 厘米,重不到0 . 0 5 克,小巧玲瓏,在各種樂器 中可能是體積最小的一種。「口細」的製作並不複雜:將一火柴桿粗的細銅( 或白銀
撒拉族古老的民居建於明末,總建築面積達200平方米,是典型的中國古代三合庭院式建築,整體佈局坐北朝南,南面正中建平頂大門。孟達籬笆樓歷經明、清、民國約四百年的滄桑歲月
撒拉族通行一夫一妻制。解放前,在婚姻方面有幾種特點,一是男子有重婚、多妻的特權;二是男子有憑「口喚」離棄妻子的特權,即男子如果對妻子不滿意,只要說三聲「我不要你了」
花窗雕簷,籬笆做牆,這種以木、石、土和籬笆為主要建築材料的建設群落,集中在我市循化撒拉族自治縣的孟達大莊村。位於該村犛牛巷子的馬進明家的籬笆樓,可以說是明代籬笆樓
撒拉族信奉伊斯蘭教,而且在撒拉族地區宗教氣氛非常濃厚。但撒拉族人民並沒有意識到在他們的深層思想意識中還殘存有上千年前的斑斑點點的原始文化——薩滿教意識。 天在撒拉族
撒拉族是一個全民信教的民族,伊斯蘭教對他們的政治、經濟、思想、文化和風俗習慣等都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撒拉族民間故事中廣泛反映了這一信仰習俗。如在《阿丹目,艾斯裡掏
撒拉族具有獨具一格的文學藝術。以民間說唱文學為主。說,包括故事、神話、傳說、寓言、諺語和笑話等。十分豐富,且語言幽默含蓄。唱,包括撒拉曲、宴席曲和花兒等民歌。「撒
撒拉族刺繡源遠流長,集傳統文化、風俗、地域特徵於一身,是一種民間習俗,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和技巧。在過去,撒拉族不論家境貧富,大姑娘、小媳婦們都要學習掌握刺繡、學習
中國撒拉族的文學,以傳統的民間文學作品為主,另外也包括有晚近階段出現的作家文學創作。神話、傳說、故事、歌謠和小型戲劇,構成了撒拉族的民間文學。 神話《阿騰其根·麻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