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細」是撒拉族保存至今的民間樂器,長不到0 . 5 厘米,重不到0 . 0 5 克,小巧玲瓏,在各種樂器 中可能是體積最小的一種。「口細」的製作並不複雜:將一火柴桿粗的細銅( 或白銀
撒拉族是一個善於經商的民族,在長期的經商活動中,他們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經商習俗,其中一個顯著的特點是他們都非常喜歡做「阿日」(漢語稱牙行,意為中間人),給別人介紹生意
全國惟一的循化撒拉族自治縣境內,現今遺留著十幾處古清真寺建築。在這些古清真寺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清水、孟達、塔撒坡、張尕、科哇五大清真寺建築群,並已被列為省級非物質
「阿格尼」「『阿格尼』是由最親的血緣關係組成的社會組織,『阿格尼』是一個合成詞,及突厥語種的『阿改』(哥哥)和『乃尼』(弟弟)兩次復合而成,相當於漢語中的『當家子』。」
撒拉族具有獨具一格的文學藝術。以民間說唱文學為主。說,包括故事、神話、傳說、寓言、諺語和笑話等。十分豐富,且語言幽默含蓄。唱,包括撒拉曲、宴席曲和花兒等民歌。「撒
相傳七百多年以前,在中亞撒馬爾罕地區有一個小部落,為首的頭人是兄弟倆,名叫尕勒莽和阿和莽,在部落中威望很高,因長期受到當地統治者的迫害,於是他們率領同族的18人,牽
中國撒拉族的文學,以傳統的民間文學作品為主,另外也包括有晚近階段出現的作家文學創作。神話、傳說、故事、歌謠和小型戲劇,構成了撒拉族的民間文學。 神話《阿騰其根·麻斯
撒拉族通行一夫一妻制。解放前,在婚姻方面有幾種特點, 一是男子有重婚、多妻的特權; 二是男子有憑「口喚」,離棄妻子的特權,即男子如果對妻子不滿意,只要說三聲「我不要你
亡人去世後的一兩天內,在亡人家裡一般不燒火做飯,尤其是亡人去世的房間三天內不能以飯食待客,自家人也不能外出做客。當亡人家屬沉浸在巨大悲痛中的時候,其「孔木散」和「
蘇四十三 蘇四十三出生於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聚居區的平民家庭,受家庭影響,自幼潛心伊斯蘭教。伊斯蘭教派很多,蘇四十三信奉的是馬明心倡導的新教。由於觀點不同教派之間多有矛
撒拉族刺繡源遠流長,集傳統文化、風俗、地域特徵於一身,是一種民間習俗,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和技巧。在過去,撒拉族不論家境貧富,大姑娘、小媳婦們都要學習掌握刺繡、學習
撒拉族婚姻形態是一夫一妻制。實行家族外婚。近親家族「阿格乃」和遠親「孔木散」之間禁止聯姻,但並不十分嚴格。婚姻的締結全憑父母之命,婚禮由阿訇主持,還「擠門」,即新
關於撒拉族的歷史來源,本民族有如下口頭傳說:很久以前,在中亞撒馬爾罕地方,有尕勒莽、阿赫莽兩兄弟,在族人中很有威望,備受尊崇,但遭到國王的嫉恨,於是告別故土,率領
撒拉族的婚禮全在隆冬舉行。除了這時節農活少,人手閒、糧油足、肉類肥而又好儲藏外,主要還是人員全,所有外出的人均已陸續返家。婚禮一般在黃昏舉行。儀式開始,先由女方的
撒拉族信奉伊斯蘭教,而且在撒拉族地區宗教氣氛非常濃厚。但撒拉族人民並沒有意識到在他們的深層思想意識中還殘存有上千年前的斑斑點點的原始文化——薩滿教意識。 天在撒拉族
撒拉曲 有些民歌如《巴西古溜溜》據說是撒拉族先民帶來的原始民歌。「巴西古溜溜」是撒拉族語譯音,意思是圓圓的頭,是撒拉族人民用本民族語言演唱的情歌,用比興手法,讚美心
在撒拉族當有人病重時,其親朋好友都要帶著茶、糖等禮物來探望。如果平時做了對不起別人的事,如背談、造謠中傷、冤枉、欠帳等,病人和探望之人要相互取得對方的口喚(即原諒對
撒拉族在過去沒有節育習慣,因此許多家庭都是多子女。由於農村傳統經濟和社會環境的影響,他們重視生男孩,但也不歧視生女孩,認為這一切都是真主所決定的。 嬰兒出生後,主人
六牙子帽:據傳,撒拉族男子在清代中後期,頭戴六牙子帽。所謂六牙子帽,乃是六角帽,上繡有各種花卉,與現代維吾爾族人戴的帽子,似有相同之處。 纏頭巾:阿拉伯語叫「答斯答
牛羊頭蹄是撒拉族人普遍愛的一種肉食。宰罷牛羊後,砍去犄角,用燒紅的鐵鏟把牛羊頭上各部位的手燎盡,再用鹼面水洗淨。用刀從牛羊頭的嘴角處沿牙骨割到耳後根,劈成兩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