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晚年的一首佳作,樸實無華堪稱經典

杜甫晚年的一首佳作,樸實無華堪稱經典

杜甫晚年的一首佳作,樸實無華堪稱經典

杜甫

唐肅宗上元元年,即公元760年,杜甫終於在成都郊外的浣花溪畔定居了下來。就在幾個月前,他還在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經歷了流亡的生涯,更讓他對安定的生活充滿了渴望,在朋友資助下,他來到了蜀州這片尚未被戰亂騷擾的富庶之地。

經過一段時間的經營,杜甫在成都的草堂已經初具規模,飽經顛沛流離和戰亂之苦後,終於獲得了一個暫時棲身的地方,過上了安定的生活,可想而知,杜甫的內心是多麼快樂和滿足。

一、那個初夏終於不再流離

這年初夏,杜甫在江邊散步,看到江水曲折、水木清幽,浣花溪畔的景色別樣美好,詩人不禁欣喜之極,於是提筆描繪了一幅細膩而生動的田園生活圖,這便是《江村》一詩,詩中,杜甫為我們描繪了寧靜祥和的氣氛、優美恬淡的景物、鄉村生活的閒適,更將詩人內心的欣然之感,以細膩的語言娓娓道來,無限美好。

杜甫的詩歌,一直都是以「悲」為主。沉鬱頓挫,是後人對他詩歌特點的高度凝練,在安史之亂的背景下,一旦確定了「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大理想,就注定了操勞的命運、悲苦的生活,「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堪稱是杜甫最真實的寫照。的確,自安史之亂以來,杜甫幾乎沒有笑過,流、離,幾乎成為了他生命的主旋律。

少數幾次欣慰的時刻,也是充滿了對家國命運的共情,「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喜慰之情,溢於言表。

如果說《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聽聞安史之亂被撲滅後的狂喜,那麼《江村》便是顛沛流離之後,能夠片刻棲息的安樂。《江村》中的主旋律是安寧、平淡,和所有經歷過戰亂的人一樣,杜甫沒有了大喜大悲,只有平平淡淡的真。他說:

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來樑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

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

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

二、清江一曲便是真

初夏時節,一條曲曲折折的江水,環抱著村子,日日夜夜流淌不息,河水清冽,水草豐茂,時有游魚在水中戲耍,整個村莊,在這江水的環繞下,顯得分外清幽。「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一曲清江所代表的,是安寧和清幽,是戰亂之外的平淡和適意。

杜甫筆下的清江,無疑便是草堂邊上的浣花溪,以「清」形容,足見詩人對它的喜愛,另外,杜甫是以擬人的手法,表現了溪水的頑皮可愛。事事皆幽,是經歷過顛沛流離的人,才想要的真淳之境。

「自去自來樑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更是令人欣喜無限的景象。看,草堂才剛建成不久,便有頑皮的燕子在房樑上自由自在地飛來飛去,猶如一群頑皮的孩子,繼續跟著詩人的步伐,視野轉到江邊之後,又看到對對白鷗,或前或後,或遠或近,追逐打鬧,真如一對對相親相愛的情侶呢!

看到這樣一番景象,相信任何人都會悠然忘機,把煩惱全都拋到江水中了吧!

既然物都如此清幽絕倫了,那麼人事自然也稱心快意,「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詩人來到家門前,看到老伴正坐在樹蔭之下,在紙上畫棋為樂,耳中聽得叮叮噹噹的捶打聲,原來是小兒子在認真地敲打一根細針,想要自己做成個魚鉤。畫紙為棋的憨態,一見可親,稚子敲針的可愛,殊為無邪。

詩人在頷聯、頸聯中所見之物態、人事,本是平常鄉村中最常見之景,但是對於杜甫這種經歷過安史之亂、數年顛沛生活的人來說,這些景象,真實少有的安寧和福氣,「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的生活之後,這樣的平平淡淡景象,反而成為最為溫馨的時刻。原來,杜甫筆下描寫的,是和平啊!

對於經歷過大起大落的人,越是普通的生活,往往越是感人,而經歷過歲月滄桑的人,也一定能對此產生共鳴,所以杜甫的詩,年紀越大,讀起來越有味道。很多人年輕時愛李白,因為飄逸瀟灑,符合青春的張揚,但年紀漸大以後,便更愛杜甫,因為他筆下所寫,更像是普通人的人生和感情。

尾聯是杜甫的感慨,「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由眼前的寧靜祥和,詩人發出這樣的感慨:有老友贈送給我糧食和一些俸祿,我的生活還有什麼其他可追求的呢?表面看來,這是詩人的慶幸和喜樂,但如果我們瞭解杜甫的生平,便能感受到這裡面不知潛藏著多少辛酸和悲苦。

年輕時的杜甫,志向遠大,「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即便是落第之後,也充滿了自信和陽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可是,輾轉數十個春秋過去了,人到晚年,杜甫不僅沒有實現自己的理想,反而顛沛流離、寄人籬下,只求一蔬一飯,便覺安定欣喜,這如何不令人為之落淚?

三、「多病所需惟藥物」還是「但有故人供祿米」

關於尾聯的上半句,還有一種版本為:多病所需惟藥物,微軀此外更何求?

這兩種版本,到底孰優孰劣,後人一直議論不休。有人認為,「多病所需惟藥物」較好一些,因為經歷了動盪之後,杜甫終於在蜀中安定了下來,這時詩人想到自己年老多病,最需要的,自然是相應的藥物,倘若能滿足這樣微薄的希望,那麼自己卑微的身軀又有什麼的可求呢?但這無疑也是一種奢望,因為在亂世之中,人命如草芥,即便擁有藥物,也無法就能保證明天沒有意外。讀至此處,我們不禁要為杜甫艱辛的生活而灑下同情的淚水。

也有人認為,「但有故人供祿米」較好一些,因為杜甫在蜀中安定的生活,都是拜朋友所賜,對於杜甫這樣胸有大志的人來說,這種情緒,與其說是慶幸,不如說是一種無奈和辛酸,是一個男人浮沉半生之後,對生活的低頭。更何況,即便是這樣的饋贈,也是不穩定的,一旦朋友離開,自己可能又會陷入困境,對前途的擔憂,對命運的傷感,都折磨著杜甫的內心。

所以,如果從感情上來說,「但有故人供祿米」似乎更符合晚年杜甫的心境,那種悲喜交加的複雜情緒,那種無可奈何的酸楚,那種經歷了顛沛流離,終於安定後的痛定思痛,都顯得更加感人,另外,從平仄與對仗上來說,也是這一句更好一點。

四、繁華落盡見真淳

杜甫這首《江村》,雖然樸實無華,但在藝術上也有其獨特之處,總結前人的論述,有三大點是可以肯定的:

第一,是全詩前後緊湊,處處有照應和聯絡。比如,樑上燕屬村,水中鷗屬江,棋局、釣鉤,與長夏、清江相呼應,去與來,親與近,無論是寫景狀物還是用詞煉字,都有相互間的聯繫,讀來流暢歡快,十分放鬆,自有農村田園生活的樂趣。

第二,是用復字但不犯復。頷聯有復字,這本是律詩中的禁忌,首聯中,江、村兩字各用了兩次,雖然要求沒有那麼嚴格,但一般人也盡量避免用復字,然而,高手總是在格律之下寫作又不拘於格律,杜甫爐火純青的寫詩技藝,便是如此,讀來反而有種輕快俊逸的感覺。

第三,是結句的餘味。杜甫的詩歌,尤其是詠懷詩,多用耐人尋味的句子結尾,此處也有這種感覺,詩人本來是寫鄉村閒適的心情,但是到最後,也不禁吐露出落寞淒涼之感,「愁極本憑詩遣興,詩成吟詠轉淒涼」,當真是其寫照。

但總體來看,杜甫這首詩,寫法嚴謹而又自然生動,語言雖然樸素,但字句精煉,刻畫細緻入微,如羚羊掛角,無跡可尋,堪稱經典。後世無數讀者和評論家,都對此詩表示了高度贊評,如,《杜詩說》中表示,「杜律不難於老健,而難於輕鬆,此詩見瀟灑流逸之致」;《杜詩鏡銓》中「詩亦瀟灑清真,遂開宋派」;《唐七律選》中「宋人第以五、六擊節,而不知前四之妙」,等等,讚譽不可勝數。

相關內容: 杜甫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杜甫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