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蒹葭》原文及賞析,感興趣的讀者和本站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唐】杜甫
摧折不自守,秋風吹若何。
暫時花戴雪,幾處葉沉波。
體弱春風早,叢長夜露多。
江湖後搖落,亦恐歲蹉跎。
蒹葭,在許慎的《說文解字》中,「蒹葭」的解釋:「蒹,雚之未秀者。葭,葦之未秀者。」,「雚」指「荻子」,「葦」指蘆葦。「未秀」就是剛生出來的樣子。如果按照字面意思,那就是指剛生長不久的蘆葦和荻子。蒹葭雖然分指不同,可以涵蓋蘆葦屬的植物大約有10種,然而在古代,蒹葭一般合用專指蘆葦,即禾本科、蘆葦屬多年水生或濕生的高大禾草。古人詠歎蒹葭多表達秋日傷感之情。
杜甫志向高遠,心懷遠大,有著「致君堯舜」的宏遠抱負,然而一生命運坎坷,仕途困頓,遭遇戰亂,流離顛簸,寄人籬下,因而杜甫的詩詞關心民間疾苦,憂國憂民,詩風沉鬱頓挫,凝練雋永,對後世影響深遠,是唐代最傑出的詩人之一,被稱為世上瘡痍,詩中聖哲。
這首《蒹葭》詩詞,就是杜甫看到秋日蒹葭搖曳,蘆花飄搖,一幅衰敗之象,同時聯繫自身遭遇,抑鬱不得志,因而心生感慨,寓情於景,抒發積鬱心情,同時自我勉勵,希望不要蹉跎歲月。
「摧折不自守,秋風吹若何。」,秋風吹來,蘆葦搖曳,不能挺立,苦被摧折,面對西風欺凌,卻無能為力。首聯平鋪直敘,開門見山,敘述秋天蘆葦的景狀。
「暫時花戴雪,幾處葉沉波。」,雖然蘆葦在秋天開花,雪白的蘆花猶如飄雪,然而很快就會凋零,蘆葉在水中上下沉浮。頷聯描寫蘆葦雖然暫時可以開花怒放,然而下面的葉片卻在水中沉浮,詩人看到蘆葦,聯想到自身的仕宦沉浮,不由得感慨良多。
「體弱春風早,叢長夜露多。」,蘆葦細弱高大,奈何春天並非開花季節,春風吹沐之時,自身柔弱;夏秋叢長,奈何露水沾滿枝葉,不堪受壓,難以茁壯,因而西風一吹,短暫開花就被摧折。頸聯同樣感歎抑鬱不得志。
「江湖後搖落,亦恐歲蹉跎。」,尾聯抒情,雖然蘆葦在江河湖泊的花草之中,屬於較晚凋零的,到了秋天才開花,然而很快凋零,因而恐怕自己同蘆花一樣,蹉跎歲月。
《蒹葭》詩,是杜甫看到秋天蘆花,白花如雪,秋風吹來,枝幹折斷,葉枯花敗,一派淒涼凋零之象,因而感歎自傷。抒發自己抑鬱不得志,同時秋日將近,冬日來臨,如同人已暮年,感歎生命如此衰殘,唯恐蹉跎歲月,悲涼之情油然而生。
這首詩,狀物傳神,寓情於景,正如杜甫其它詩詞一樣,沉鬱蒼涼,意蘊深遠,充滿強烈的憂患意識,在悲涼之中,又同時自我激勵,不能蹉跎歲月,因而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相關內容: 杜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