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聽雨
蔣捷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關於作者
蔣捷(生卒年不詳),字勝欲,號竹山,宋末元初陽羨(今江蘇宜興)人。先世為宜興巨族,鹹淳十年(1274)進士。南宋亡,深懷亡國之痛,隱居不仕,人稱「竹山先生」、「櫻桃進士」,其氣節為時人所重。長於詞,與周密、王沂孫、張炎並稱「宋末四大家」。其詞多抒發故國之思、山河之慟 、風格多樣,而以悲涼清俊、蕭寥疏爽為主。尤以造語奇巧之作,在宋季詞壇上獨標一格,有《竹山詞》1卷,收入毛晉《宋六十名家詞》本、《疆村叢書》本;又《竹山詞》2卷,收入涉園景宋元明詞續刊本。
賞析
這是蔣捷自己一生的真實寫照。詞人曾為進士,過了幾年官宦生涯。但宋朝很快就滅亡。他的一生是在顛沛流離中度過的。三個時期,三種心境,讀來也使人淒然。
這首詞作者自己漫長而曲折的經歷中,以三幅象徵性的畫面,概括了從少到老在環境、生活、心情各方面所發生的巨大變化。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展現的只是一時一地的片斷場景,少年的心,總是放蕩不羈的,年少的時候,不識愁滋味,就算聽雨也要找一個浪漫的地方,選擇自己喜歡的人陪在身邊,那時候是無憂無慮的,沒有經歷人生的風雨,心中有著豪情與壯志,就算憂愁,也只顯得淡雅與悠然,也只是為賦新詞強說愁罷了。在悠閒與得意中,會為了春花與秋月而不由發出感歎:青春是一本太倉促的書。
「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一個客舟中聽雨的畫面,一幅水天遼闊、風急雲低的江上秋雨圖。而一失群孤飛的大雁。恰是作為作者自己的影子出現的。壯年之後,兵荒馬亂之際,詞人常常在人生的蒼茫大地上踽踽獨行,常常東奔西走,四方漂流。他通過只展示了這樣一幅江雨圖,一腔旅恨、萬種離愁卻都已包孕其中了。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描寫的是一幅顯示他的當前處境的自我畫像。一個白髮老人獨自在僧廬下傾聽著夜雨。處境之蕭索,心境之淒涼,在十餘字中,一覽無餘。江山已易主,壯年愁恨與少年歡樂,已如雨打風吹去。此時此地再聽到點點滴滴的雨聲,自己卻已木然無動於衷了。「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表達出詞人無可奈何的心緒,使其「聽雨」嘎然而止。
蔣捷的這首詞,內容包涵較廣,感情蘊藏較深。以他一生的遭遇為主線,由少年歌樓聽雨,壯年客舟聽雨,寫到寄居僧廬、鬢髮星星。結尾兩句更越過這一頂點,展現了一個新的感情境界。「一任」兩個字,就表達了聽雨人的心情。這種心情,在冷漠和決絕中透出深化的痛苦,可謂字字千鈞。雖「一任點滴到天明」,卻也同時難掩聽雨人心中的不平靜。身在僧廬,也無法真正與世隔絕,也不能真正忘懷人生。「點滴到天明」亦無眠到天明,無靜到天明也。
層次清楚,脈絡分明,是這首詞又一大特色。上片感懷已逝的歲月,下片慨歎目前的境況。按時間順序,歌樓中年寫到客舟中壯年,再寫到「鬢也星星」的老年,以「聽雨」為線索,一以貫之。
有關試題
(1) 這首詞寫了人生的三個階段,分別指出各階段的特點
(2) 簡要分析「聽雨」這一意像在詞中的作用
(3) 紅燭昏羅帳」中的的「昏」字妙處
(4) 如何理解「壯年 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中的「客」和「斷」?
(5) 如何理解最後兩句?
(6) 詞中的意象?它們各什麼蘊意?
答案
(1)少年時歡樂甜蜜,無憂無慮;壯年時飄零異鄉,情緒悲涼;而今鬢髮斑白,愁苦滿懷(或看破紅塵)
(2)「聽雨」是全詞的線索,它將三幅不同的畫面銜接為一個有機整體;三次聽雨代表了人生的三種境界,使這首詞容納了豐富的思想和感情內涵。
(3)「昏」字在詞中無暗淡昏沉的氣氛,反而顯得紅燭高燒,羅帳春暖,甜蜜之極。它將少年風流不羈的情懷點染得恰到好處。且不論是否醉生夢死,這確實是一段無憂無慮的的歲月。
(4)這一句寫南宋動亂,將蔣捷少年時無憂無慮的生活徹底擊破。他飄零江湖,無所依托,在風雨飄搖中寄跡湖海。「客」字點明作者流亡他鄉,無家可歸;「斷」字渲染了作者孤苦無依。它們與少年的的「紅燭昏羅帳」形成鮮明對比,在視覺上,一個極其鮮艷明麗,一個無比蕭瑟淒涼,感染力很強。
(5)壯年時,有濤聲、雁聲、風聲相伴,雖然愁苦,卻能概然。「而今聽雨僧廬下,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那雨打心頭的寒苦酸澀,那「一任」的「灑脫」卻是形似解脫而心極難安的最嚴酷的境界。「一任」實際上是無法聽任,難以去懷的表現。表面上看,似乎大徹大悟,事實上心境依然不能解脫:國事難忘,家事難忘。「點滴到天明」,實際上是點滴到心頭。所以說,「一任」語似超脫,實則沉痛致極。
(6)詞人善於用精確的意象來表達自己的感情變化,如少年時的「歌樓、紅燭、羅帳」構成一個非常歡快、和諧的氛圍;壯年時的「客舟、斷雁、西風」對應,增添幾分淒涼之感;老年時的「僧廬」暗示他已受佛家「空幻」思想的影響,達到心如止水的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