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轍《黃州快哉亭記》賞析,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黃州快哉亭記
宋代:蘇轍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漢沔,其勢益張。至於赤壁之下,波流浸灌,與海相若。清河張君夢得謫居齊安,即其廬之西南為亭,以覽觀江流之勝,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蓋亭之所見,南北百里,東西一捨。濤瀾洶湧,風雲開闔。晝則舟楫出沒於其前,夜則魚龍悲嘯於其下。變化倏忽,動心駭目,不可久視。今乃得玩之幾席之上,舉目而足。西望武昌諸山,岡陵起伏,草木行列,煙消日出。漁夫樵父之捨,皆可指數。此其所以為「快哉」者也。至於長洲之濱,故城之墟。曹孟德、孫仲謀之所睥睨,周瑜、陸遜之所騁騖。其流風遺跡,亦足以稱快世俗。
昔楚襄王從宋玉、景差於蘭台之宮,有風颯然至者,王披襟當之,曰:「快哉此風!寡人所與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獨大王之雄風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蓋有諷焉。
夫風無雌雄之異,而人有遇,不遇之變;楚王之所以為樂,與庶人之所以為憂,此則人之變也,而風何與焉?士生於世,使其中不自得,將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傷性,將何適而非快?今張君不以謫為患,竊會計之餘功,而自放山水之間,此其中宜有以過人者。
將蓬戶甕牖無所不快;而況乎濯長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雲,窮耳目之勝以自適也哉!不然,連山絕壑,長林古木,振之以清風,照之以明月,此皆騷人思士之所以悲傷憔悴而不能勝者,烏睹其為快也哉!
元豐六年十一月朔日,趙郡蘇轍記。
創作背景
元豐二年(1079),蘇軾因「烏台詩案」被貶黃州。蘇轍上書營救蘇軾,因而獲罪被貶為監筠州(今江西高安)鹽酒稅。元豐六年,與蘇軾同謫居黃州的張夢得,為覽觀江流,在住所西南建造了一座亭子,蘇軾替它取名為「快哉亭」,蘇轍則為它作記以志紀念。
簡析
本文的文體是「記」。本文特點是因亭景而生意,借亭名而發論,結構嚴謹,條理清晰。文章在開頭交代快哉亭的地理位置、命名由來、並為後文安排伏筆之後,在第二段著力描寫快哉亭附近的足以令人快意的景物。在寫景時,或就目之所見,或就思之所及,融時空於一體,變化多端,開闔自如。
在第三段就「快哉」二字的來歷發表議論,說明人生之快,既不在身邊景物的優劣,也不在遇與不遇的不同,得出了「士生於世,使其中不自得,將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傷性,將何適而非快」的結論,既讚揚了張夢得,也抒發了自己不以貶謫為懷、隨遇而安的思想感情,使一篇寫景文章有了更深刻的意義。文章委婉曲致,一波三折,充分體現了作者「汪洋澹泊,一唱三歎」的文章風格。
宋神宗元豐年間(1078—1085),張夢得、蘇軾都被貶至黃州。張夢得在寓所西南築亭,蘇軾命名為「快哉亭」,蘇轍作《黃州快哉亭記》。當時蘇轍因反對王安石新法,被貶至筠州(今江西高安縣)監巡鹽酒稅,政治上也是很不得意。但他不以貶謫為懷,惟適自安。這篇文章就表現了這種心情。
相關內容: 蘇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