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交離得遠的國家而進攻鄰近的國家。這是秦國用以併吞六國,統一全國的外交策略。
【原典】
形禁勢格1,利從近取,害以遠隔2。上火下澤3。
【註釋】
1形禁勢格:禁,禁止。格,阻礙。句意為受到地勢的限制和阻礙。
2利從近取,害以遠隔:句意為,先攻取就近的敵人有利,越過近敵先去攻取遠隔之敵是有害的。
3上火下澤:語出《易經.睽》卦。睽,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兌下離上)。上卦為離為火,下卦為兌為澤。上離下澤,是水火相剋,水火相剋則又可相生,循環無窮。又「睽」,乘違,即矛盾。本卦《象》辭:「上火下澤,睽。」意為上火下澤,兩相離違、矛盾。
此計運用「上火下澤」相互離違的道理,說明採取「遠交近攻」的不同做法,使敵相互矛盾、離違,而我正好各個擊破。
【按語】
混戰之局,縱橫捭闔之中,各自取利。遠不可攻,而可以利相結;近者交之,反使變生肘腑。范雎之謀,為地理之定則,其理甚明。
【故事:范睢獻策】
魏國人范睢到秦國遊說,見到了秦昭王。秦昭王向范唯詢問富國強兵之策,范睢侃侃而談:「目前七國之中,最強大的就是秦國。秦國沃野千里,甲兵百萬,雄踞四塞之固,進則能攻,退則能守,一統天下應該不費力氣。但是,最近大王聽信丞相魏冉的話,輕易發兵攻打齊國,我認為這是斷送秦國的前程。」
秦昭王疑惑地問:「攻打齊國有什麼錯呢?」
范睢說:「越過韓、魏兩國攻打齊國,這是十分錯誤的。即使取勝,大王又怎能把得到他土地同秦國連接起來呢?當初,齊王越過韓、魏兩國去攻打楚國,曾佔領千里之地。但結果齊國連一寸土地也未得到,卻被韓、魏兩國瓜分了。其原因是齊國離楚國遠,韓、魏兩國離楚國近。依我看,大王應當採取遠交近攻的策略。」
秦昭王聽得入了迷,接著問道:「什麼叫遠交近攻呢?」
范睢說:「遠交近攻就是與離得遠的國家訂立盟約,減少敵對國家,而對離得近的國家抓緊進攻。誠能如此,得一寸土地就是一寸,得一尺土地就是一尺。打下韓、魏以後再打燕、趙;打下燕、趙之後再打齊、楚。大王只要實行這條計策,用不了多少年,保證能兼併六國,統一天下。」
范睢的一席話使秦昭王大為開懷,秦昭王高興他說:「寡人以後就聽先生的了!」秦昭王立即拜范睢為客卿,並按照范睢遠交近攻的策略,把攻打齊國的人馬撤回來,改為攻打近鄰魏國。
此後,秦國奪取了鄰國的大片土地,為後來秦始皇統一中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故事:拿破侖拉攏俄國】
拿破侖在其漫長的戰爭生涯中,一直把近鄰英國視為心腹之患。為制服英國,他千方百計地拉攏遠方的俄國,視俄國為他的外交政策的一項重要內容。
拿破侖上台伊始,便利用英、俄之間的矛盾,尋求同俄國接近的途徑。他密切注意著英俄爭奪馬耳他的形勢,認為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1800年7月,拿破侖讓他的外交部長給俄國政府寫了一封信,表示法國可以立即釋放6000名俄軍戰俘,並聲明給每個戰俘配備武器和發給軍服。隨後,拿破侖又寄給沙皇保羅一世第二封信,重申法國站在俄國一邊,支持俄國佔領馬耳他。
沙皇保羅一世曾大罵「狂暴的法蘭西共和國」,現在拿破侖如此友好地善待俄國戰俘並表示要保衛馬耳他不受英國侵犯,這使保羅一世對拿破侖的態度迅速改變。保羅一世決定與法國建立友好關係,放棄干涉法國的政策。在法國的支持下,沙皇宣佈對英國所有的船舶的封港令,驅逐路易十八,還提出與法國聯合共同把英國人趕出印度的計劃。不久,沙皇派使者到巴黎簽署俄法兩國的和約,俄、法的蜜月期從此開始。
在這裡,拿破侖抓住俄英矛盾的要害--馬耳他問題做文章,遠交俄國,藉以孤立和打擊近敵英國,確屬深思熟慮的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