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戰爭中看到形勢對自己極為不利時就逃走。現多用於做事時如果形勢不利沒有成功的希望時就選擇退卻、逃避的態度。
【原典】
全師避敵1。左次無咎,未失常也2
【註釋】
1全師避敵:全軍退卻,避開強敵。
2左次無咎,未失常也:語出《易經.師》卦(卦名解釋見前二十六計注)。本卦六四.《象》辭:「左次無咎,未失常也。」是說軍隊在左邊紮營,沒有危險,(因為紮營或左邊或右邊,要依時情而定)並沒有違背行軍常道。
【按語】
敵勢全勝,我不能戰,則:必降;必和;必走。降則全敗,和則半敗,走則未敗。未敗者,勝之轉機也。如宋畢再遇與金人對壘,度金兵至者日眾,難與爭鋒。—夕拔營去,留旗幟於營,豫縛生羊懸之,置其前二足於鼓上,羊不堪懸,則足擊鼓有聲。金人不覺為空營,相持數日,乃覺,欲追之,則已遠矣。(《戰略考.南宋》)可謂善走者矣!
【故事:鴻門宴劍拔弩張】
公元前206年,西楚霸王項羽聽說沛公劉邦攻取咸陽後欲在關中稱王,十分惱怒。在謀臣范增的建議下,項羽在鴻門設下酒宴,準備在席間尋機刺殺劉邦。
劉邦深知赴鴻門宴凶多吉少,但項羽兵強勢壯,如果不去便會有須臾之禍。於是,劉邦帶著謀士張良、武將樊噲以及衛士來到鴻門。入席後,劉邦對項羽說:「我和將軍併力攻秦,將軍轉戰在黃河北,我作戰於黃河南,但自己沒料到先攻進函谷關,打敗秦軍。現有壞人散佈流言,使將軍與我發生了誤會。望將軍三思而後行啊!」這番話說得項羽心軟了。范增見項羽無意殺劉邦,找來項莊舞劍,想伺機刺殺劉邦。張良的好友項伯看出范增的用心,於是也拔劍起舞,不時用身體掩護劉邦,使項莊難以下手。
在這千鉤一發之際,張良授意武將樊啥入帳。樊噲仗劍持盾闖進帳中,目視項羽,怒髮衝冠。項羽賜他一碗酒和一條諸腿,樊啥狼吞虎嚥地喝了酒吃了肉,然後陳述劉邦的勞苦功高和赤膽忠心,指責項羽聽信流言蜚語。項羽一時無言以對。
劉邦借口上廁所,與張良、樊噲一同出帳。樊噲護送劉邦抄小路即刻脫身。張良估計二人已走遠,才回帳向項羽辭謝道。「沛公不勝酒量,不能親自向大王辭行,特地讓我帶來白壁一雙、玉斗一雙奉獻給大王和范將軍。」項羽問:「劉邦現在何處?」張良答道:「他聽說大王要責備他,心中恐懼,現已返回霸上了」。范增聽說劉邦偷偷跑了,氣急敗壞地砸碎玉鬥,惱恨他說:「將來奪取項王天下的,一定是劉邦了。我們今後都要當他的俘虜了!」
在鴻門宴上,劉邦見項羽猶豫不決,以上廁所為名,藉機脫身,確屬明智之舉。假如他不及時脫身,很可能被殺掉,那樣的話歷史肯定要重寫了。
【故事:王戎墮廁保命】
公元302年12月,西晉河間王司馬冏、成都王司馬穎起兵討伐洛陽的齊王司馬冏,齊王見二王的兵力從東西兩面夾攻京城,異常恐慌,急忙召集文武群臣討論對策。
尚書令王戎建議說:「今二王大軍有百萬之眾,來勢兇猛,一時難以抵擋,不如暫時讓出大權回到封國,這是保全平安的唯一良策。」王戎的話音剛落,齊王的一個心腹怒氣沖沖地吼道:「身為尚書,理當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怎麼能舉手投降,讓大王回到封國去呢?從漢魏以來,王侯返國,有幾個能保全性命的?說這種洩氣的話,應該殺頭!」在場的百官一聽,個個面如土色,因為齊王對這個心腹的意見言聽計從。
王戎一看大禍臨頭,急中生智,裝作很難受的樣子說:「老臣剛才服了點寒食散,藥性發作,所以胡言亂語。現在我感到肚子疼,我先去一趟廁所。」王戎急匆匆走到廁所,故意一腳跌了下去,弄得渾身屎尿,臭氣熏天。
齊王和眾臣看後都摀住鼻子大笑不止。王戎趁出去換衣服之機溜掉了,免去一場殺身之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