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情六慾是什麼?咱們常說一句話,叫「人有七情六慾」。那麼七情六慾都包括哪些「情」和「欲」呢?
所謂七情,就是指人的七種感情。哪七種呢?儒家的說法是:喜、怒、哀、懼、愛、惡、欲。
這說法從哪來呢?如果你看過《還珠格格》,應該記得,乾隆皇帝罰小燕子抄寫一百遍《禮運大同篇》,是《禮記》中的一篇,「七情」就出自其中。
那麼為什麼七情包括這些呢?說來還挺複雜的。
最初,古人只說人有四種感情,就是在《中庸》裡出現過的「喜、怒、哀、樂」。後人解釋說,人遇到所喜好的就會「喜」,遇到所厭惡的就「怒」,得到所愛的就「樂」,失去所愛的就「哀」。
那麼你肯定注意到了,「怒」因為「惡」而產生,「樂」因為「愛」而產生,所以在「喜、怒、哀、樂」之外,加上了「惡」與「愛」,情感就從四種細分為六種了。
祖先們對情感的劃分,讓人佩服得五體投地。按說六種不少了吧?可是古人說,人在「怒」「哀」這兩種情緒「將至而未至」——也就是情緒還沒到「點兒上」的時候,還會產生「懼」,所以六種情感又被細分成了七種,這就是「七情」的由來了。
細心的朋友一定會問,剛才不是說七情裡有「欲」嗎?為什麼解釋的時候,沒有提到「欲」,反而提到了「樂」?
問得好,古人早有解釋。「樂」和「欲」是相通的。那麼這個「欲」,是什麼意思呢?古人說,是貪慾。「貪慾」這個詞,在這裡並不全是貶義,它指的是本能的需求,比如眼睛需要看到東西,耳朵需要聽到聲音——《禮記》裡說,七情是「弗學而能」。什麼意思呢?就是不用學就會,是本能。
六欲是指什麼?
至於「六欲」的說法,比較簡單了,最初是來自《呂氏春秋》。其中說:「所謂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也。」這話的意思就是,「全生」的人,「六欲」都是得到了適當的滿足的。所謂「全生」,是人修養身心的最高境界。這裡古人沒有指出「六欲」都包括什麼,後來有人註釋說,是「生、死、耳、目、口、鼻」,就是泛指人的各種慾望。
七情六慾,都因本性而生,本性最難控制,用它來做開脫之詞,確實再合適不過。
相關知識:
佛家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
佛家的六塵:色、聲、香、味、觸、法
儒家的七情:喜、怒、哀、懼、愛、惡、欲
醫家的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