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有著無數的文人雅士,而在後人看來,能稱得上大才子的卻只有三人。一位是位極人臣的解縉,他是明朝第一位內閣首輔,主編了《永樂大典》;一位是狀元郎楊慎,東閣大學士楊廷和之子,博覽群書,人稱「無書不讀」;還有一位是徐渭,他的科舉之路十分坎坷,二十歲考中秀才後,又考了八次還是沒能及第,最後在貧困中去世。相較於其他兩位才子而言,徐渭的涉獵範圍更為廣泛,他精通詩、書、字、畫和兵法,是最為多才的一位。
之前介紹過徐渭的生平,他的一生都交織在苦難與輝煌之中,而他的書畫藝術就是從苦難中澆灌出的奇葩。
書法
徐渭對自己的書法頗為自許,他自稱「書法第一,詩第二,文第三,畫第四。」徐渭的書法有兩大特點:「狠」和「狂」。他打破了明代書壇以「台閣體」為主導的沉悶氣氛,他用非理性甚至可以說是瘋狂的書法意境來與傳統上和諧優美的書法意境相抗衡,對晉唐的筆法進行了創造性的破壞。他的狂草在前人的基礎上,將草書帶入了新的藝術境界,擺脫了傳統藝術創作的認識方式,進一步加強了藝術家的主觀性。
徐渭的狂草之所以如此,與他的心境與精神狀態也有關係,長期處於巨大的精神壓力下的他極力借助這樣的用筆來達到自己心理上的滿足,以疏解他內心扭曲的痛苦與始終無法擺脫的纏繞著的煩惱。
繪畫
雖然徐渭認為自己的書法最佳,但在後世看來其書法成就似乎遜於繪。明代徐渭是擁有極高成就的寫意畫大師,他的潑墨寫意畫在當時十分受歡迎,他開創了中國「潑墨大寫意花鳥畫派」,扭轉了花鳥畫在畫壇的地位,是「青籐畫派」的鼻祖。徐渭並不是職業畫家,他將自己的書法技巧和筆法融入於畫中,他筆下的花卉物象都被轉化為草書的點畫使轉,整個繪畫過程宛如狂草的書寫過程,他的畫作簡直就像一副慷慨蒼勁的書法作品。明末清楚文學家張岱是這麼評價的:「余謂青籐之書,書中有畫,青籐之畫,畫中有書。」
徐渭的潑墨寫意畫言簡意賅,寥寥數筆就將繪畫主觀感情表達的淋漓盡致,他的筆墨在揮灑放縱之間,捕捉到了內心深處的瞬息萬變,不求精細,只求寫意,將自己內心的豪放盡情抒發。他引領著中國大寫意花鳥畫走向書寫強烈思想情感的最高境界,為文人畫的發展開闢了一條更廣闊的道路。他「不求形似,但求生韻」的獨特大寫意畫風對清代的八大山人、石濤、揚州八怪以及近現代的吳昌碩、齊白石、潘天壽都有著極大的影響,也確立了他在中國繪畫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傳世代表作是《墨葡萄圖》,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館。
相關內容: 徐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