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籐書屋圖》是明代徐渭創作的繪畫作品,畫的是自己的住宅,此以水墨一氣呵成,用筆用墨如疾風電馳。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畫作內容
該圖畫的是自己的住宅,畫中心部位,畫有幾間茅屋草亭,柴門敞開,陳設簡陋,屋內空五一人,顯得十分幽靜寂寞,屋後有假山一座,形狀奇特,踞於畫幅右側中部,山石前後有疏竹、芭蕉、葡萄架相掩,院中池水曲欄,意境甚為清寂蕭索。
款識:青籐書屋圖。幾間東倒西歪屋,一個南腔北調人。天池徐渭自遣。
鈐印:「青籐」、「天池老人」、「田水月」、「賞敝庵」、「湘菅齋」
藝術鑒賞
整個畫面主要集中在中下部,中景為此畫的主題,畫面左側寧曠一片,但作者以題詞來彌補其闕,使此畫構圖較得當。題詞:「幾間東倒丙歪屋,一個南腔北調人」,這正是他懷才不遇,潦倒一生的真實寫照。此畫皆以水墨一氣呵成,用筆用墨如疾風電馳,縱橫揮灑,不拘成法,水墨淋漓,更多注重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畫家在這幅畫中,有意用較為渾沌的墨塊構成假山石,來掩攔煞住那些相對來說較為細碎而見筆的芭蕉、疏竹、葡萄,一方面使景物時露時藏,意境更為深邃,同時更能襯托主人翁住宅一種蕭索的氣氛。
徐渭晚年悲苦淒涼,形影相吊,他將自己的悲憤和懷才不遇之感融注於筆端,筆下的墨竹,枝淡葉濃,逸筆草草,竹枝氣勢勁健,竹葉俯垂含情,雖屬竹枝而高潔清爽之氣不減。這正是畫家身處下層,懷才不遇,品格高潔,絕世獨立人格的光輝寫照。他的潑墨牡丹,不拘於牡丹的富貴高雅特徵,色彩絢爛,他卻常常以水墨繪之,有意改其本性,其目的是有賦予牡丹清雅脫俗的格調和神韻,所謂「從來國色無裝點,空染胭脂媚俗人。」
創作背景
徐渭年輕時屢次參加科舉考試,可屢屢落榜,中年又為統治階級內部傾軋怕受牽連而精神失常,致使誤殺妻子被捕入獄,後雖經友人相救出獄,卻貧病交加,生活潦倒,終於不得志而死:所以,他的藝術作品往往都強烈地反映了憤世疾俗和對現實的不滿情緒:此《青籐書屋圖》,足可反映他當時的思想情緒,可以說是他一生坎坷遭遇的寫照。
作者簡介
徐渭(1521—1593),明代文學家、書畫家。初寧文清,改寧文長,號天池山人、青籐道士、漱老人、天池漁隱,金壘、金門山人、川凋布衣、白鷴山人、鵝鼻山人等。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幼孤,性絕警敏,九歲能文,年二十為生員,屢應鄉試不中,中年為浙閩軍務總督胡宗憲幕僚,抗倭軍事,有所籌策,性通脫,常與群少飲於酒店,督府有急需相召,或因醉不赴。晚年病發歸里,窮閒潦倒,原有書數千卷,變賣殆盡。傳世作品有《什廾蕉石圖》軸、《黃甲圖》軸、《梧桐芭蕉圖》卷、《蔬果魚蟹圖》卷、《人物冊》(四貞)等。
相關內容: 徐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