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成就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傅山歷來有「學海」的稱譽, 他工書善畫, 博極群籍,在經史子集、 文學詩詞、 書法繪畫、 鐘鼎文字、 醫學醫術諸領域都有精深研究 , 所提倡的 「經子不分」 「經子平等」 思想更是開一代風氣之先, 其研究、 批點諸子著作之多、 內容之廣泛,在中國古代學術史上是少見的。 而諸子當中, 最傾盡其心力、 最能體現其思想風貌的則首推 《莊子》 一書。
傲骨凜然的傅山一生特立獨行, 對於經典、 名士、權貴時有貶損、 諷刺之語, 獨獨對於莊生、 《莊子》 大加褒揚, 奉為至論, 嗜莊、 好莊、 迷莊之情溢於言表。其留存的詩文、 雜記、 批語中屢屢言及莊子。褒贊莊子、 自認承續莊學的詞文在傅山遺著中隨處可見, 其研究莊子的主要作品有《莊子翼批注》 、 《老莊二書》 、 《逍遙游》 、 《應帝王》 、 《讀南華經》 、 《莊子天下篇》 、 《莊子理字》 、 《莊子情字》 、 《荀卿評莊子》 等, 此外還有大量散佈在其他詩文、 雜文中言及莊子的文句。
傅山一生遍注諸子, 在 《莊子》 一書上著力最深,《莊子》 的思想既是其精神的引領, 又是心靈安頓之所歸, 其批注的方式與言述更彰顯著個人活潑潑的生命氣質。詮解 《莊子》 時對天地間 「情」 的推崇、 以 「游」 的姿態應對人間 「是非」 、 主張 「變」 、 「異」 的政治傾向, 正是最能體現其個人特質與思想風貌的三個方面, 通過對其莊學思想的探析, 我們也能從中窺見其性情與學術之梗概。
對於莊子的著作,在顛沛流離的旅途中,仍然「時時在目」,在冰雪覆蓋北國的嚴冬裡,依然用工整的小楷書寫《南華經》多篇。對於老子的著作,三日不讀便覺得「舌本軟」,難以啟齒說話,五十歲過後還在「細注」,進行認真的研究。這些生動的記載說明,他對老莊之學是很推崇與重視的。他在一篇疏文中曾說:「僑黃老子,何笑正笑,漆園自雲,其於宗也。」在這裡他以「僑黃老子」、「漆園」自況自稱,以承緒老莊之學的大弟子自許。
綜觀傅山一生行事作風與思想主張,可見他本質上是一個道家人物的性情:為人為學本於真性真情、自由自在,反對權威主義教條主義,因此,他極其憎惡「奴儒」為人為學的「奴性」:「若奴人,不曾究得人心空靈法界,單單靠定前人一半句註腳,說我是有本之學,正是咬齫人腳後跟底貨,大是死狗扶不上牆也。」並由此而極力批判當時所謂上流社會是非顛倒的假仁假義。他自己也在很多場合與作品中反覆強調、自陳:「老夫學老莊者也」、「我本徒蒙莊」、「吾師莊先生」、「吾漆園家學」、「愚父子學莊列」,還飽含深情地說:「三日不讀《老子》,不覺舌本軟。疇昔但習其語,五十以後,細注《老子》,而覺前輩精於此學者,徒費多少舌頭,舌頭總是軟底。何故?正坐猜度,玄牝不著耳。」「吾莊翁所謂緒餘可以為堯舜者也。」
老莊哲學豐富,據史書記載,他們為人自尊,對人間功名利祿很淡漠,一生不得勢也不願得勢,一生不得志也不願得志,以窮盡人倫物理為天職。生活的道路對於傅山來說,與老莊十分相似,思想境界亦相通。這些都給傅山很深的影響,因此自然成為他進行研究的主要對象,使他成為明清之際著名的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藝術
身為道家思想傳承者的傅山,無論在學術和學術思想上,傅山的學問文章,都追蹤當時的進步思潮,尤其是前半生明朝末亡之時,他的思想帶有強烈的進步傾向,不重視當時學者重理學的傾向。他讚揚具有革命新精神,被明朝統治者視作洪水猛獸的李贄學術思想和劉辰翁、楊慎、鍾星等節高和寡之士的文風。對明末的政治腐敗,官場齷齪,是有清醒的認識。清軍入關明王朝滅亡後,傅山一反清初一般學者以經學為中心的研究範圍,而是獨闢研究子學的途徑,衝破宋明以來重理的羈絆,開拓了新的學術研究領域,成為清之後研治諸子的開山鼻祖。至於傅山的詩賦,則是繼承了屈原、杜甫以來的愛國主義傳統,他主張詩文應該「生於氣節」,以是否有利於國家和民族為衡量標準。傅山一生著述頗豐,可惜所著宏論,大都散失,只存書名和篇名,留存於世的僅《霜紅龕集》和《兩漢人名韻》兩部。
在詩、文、書、畫諸方面,傅山皆善學妙用,造詣頗深。其知識領域之廣、成就之大,在清初諸儒中,無出其右者。傅山的書法被時人尊為「清初第一寫家」。他書出顏真卿,並總結出「寧拙毋巧,寧丑毋媚,寧支離毋輕滑,於直率毋安排」的經驗。他的畫也達到了很高的藝術境界,所畫山水、梅、蘭、竹等,均精妙,被列人逸品之列。《畫征錄》就說:「傅青主畫山水,皴擦不多,丘壑磊珂,以骨勝,墨竹也有氣。」他的字畫均滲透自己品格孤高和崇高的氣節,流溢著愛國主義的氣息,在中國古典書畫藝術中,博得後人的高度讚賞。
傅山不僅是書法家、畫家,而且是晚明清初遺民的代表,北方學術思想的領袖,著名學者,甚至被傳為「武林高手」。其人其事早已成為山西一帶的神話傳說。當時道教佛教均尊引為本家。
傅山在思想上有「學海」之稱,僅就自學研究著作而言, 山西省博物館現藏著作目錄有:《老子注》、《莊子注》、《管子注》、《荀子注》、《列子注》、《鬼谷子注》、《公孫龍子注》、《淮南子注》等。
傅山在醫學上,也有著巨大的成就。他內科、婦科、兒科、外科,科科均有很高的技術,而尤以婦科為最。其醫著《傅氏女科》、《青囊秘訣》,至今流傳於世,造福於人。傅山極重醫德,對待病人不講貧富,一視同仁,在相同情況下,則優先貧人。對於那些前來求醫的闊佬或名聲不好的官吏,則婉詞謝絕。對此他解釋為:「「好人害好病,自有好醫與好藥,高爽者不能治;胡人害胡病,自有胡醫與胡藥,正經者不能治。」
傅山作為封建社會中的知識分子,一生中處處表現了堅韌不拔的戰鬥精神。他那種「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品格和氣節,毫不愧對「志士仁人」的評價。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初,傅山的愛子傅眉忽逝,年愈古稀進入風燭殘年的傅山悲痛異常,再也經受不得如此打擊,於此年六月十二日與世長辭,時年七十八歲。
思想
傅山自謂, 「老莊二書,是我生平得力所在, 旋旋細字旁注, 當精心探索, 若省得一言半句, 便有受用, 可由入道」 。
傅山自稱為道家,說:「老夫學老莊者也,於世間諸仁義事實薄道之,即強言之,亦不能工。」《霜紅龕集》 卷17《書張維遇志狀後 》) 說明他不屑於稱頌儒家的「仁義」 ,並公開以「異 端」自命。在《霜紅龕集》中,傅山多次提到「吾師莊先生」、「我本徒蒙莊」、「吾漆園家學」、「老夫學老莊者也」。無論是從生活形態、思想氣質還是藝術追求上,傅山都刻意向莊子學習。他詩作中有這樣兩句:「既是為山平不得,我來添爾一峰青」,表明他的高風亮節和特立獨行的精神。
「軒轅道士」的「軒轅」二字首先指的是黃老之學的兩大始祖之一的黃帝,《史記·五帝本紀》記載:「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曰軒轅。」黃帝姓公孫,因居於軒轅之丘,故名曰軒轅。他曾戰勝炎帝於阪泉,戰勝蚩尤於涿鹿,被諸侯尊為天子。早在春秋戰國時期,黃帝和老子的思想經過齊國與楚國的的大力發展,以至於在戰國末期形成了蒙文通先生所說的「黃老獨盛壓倒百家」的局面。漢初立國,崇尚的也是這種「清淨無為」的黃老思想。黃老學在漢代的影響是非常廣泛的。統治者集團信奉黃老之學,由是黃老思想全面運用於漢初政治,達到了「文景之治」的繁榮。從學術角度看,《淮南子》、嚴遵《老子指歸》、河上公《老子章句》的許多觀點都反映出黃老思潮的影響;受現實影響,西漢道家多以老子思想為依據批評政治,討論國是。影響所及,如《史記·外戚世家》載漢景帝之母竇太后「好黃帝、老子言,帝及太子諸竇不得不讀《黃帝》、《老子》,尊其術」。漢景帝則「以《黃子》、《老子》義體尤深,改子為經,始立道學。敕令朝野,悉諷誦之」。黃老之書升格為經在漢武帝尊六經之前。這些都為其後在民間繼續發展奠定了根基。漢初的「文景之治「就被認為是黃老之學的又一次成功的政治實踐。而四子真經所代表的玄學是除了儒學外唯一被定為官學的學說。
從傳說中的祖先炎、黃二帝,到20世紀新中國的締造者們,從春秋戰國時代空前活躍的百家爭鳴,到當今現代思想、文化、科技熏陶下的一代風流——在漫長悠久而又光輝燦爛的中華民族文明史上,曾經在各個領域中湧現過多少傑出的人物,創造出多少豐碩的成果!他們就像綿延起伏的山脈上那一座又一座高峰,給屹立在世界東方的中華民族增添了無限風光!而生活在17世紀的傅山,就是這些高峰中的一座。
傅山,初名鼎臣,改名山;原字青竹,後改青主。中國人的名字,往往帶有時代色彩,並且寄寓著父母或者本人的理想與情操。如果說「鼎臣」這個名字具有濃厚的封建政治理想和傳統禮教色彩,那麼改名為「山」,就較為符合傅山的思想性格特點——用傅山的老師袁繼鹹的評語說,就是一種「山林氣」,而改字「青主」,則更加突出了傅山自強不息、超凡脫俗的創造精神。傅山有兩句詩就是「青主」的註腳:「既是為山平不得,我來添爾一峰青!」(《青羊庵三首》)從他一生的實踐、創造和成就看,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他確實稱得上當時中國思想文化界一座拔地凌空、多姿多彩的奇峰!
傅山生於明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卒於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跨越了兩個朝代,頑強地生活了79年。他生活在怎樣一個時代,這個時代又是怎樣一種生活呢?「蕩蕩乾坤病,戔戔肺腑收」(《病發示眉仁》),這兩句詩是傅山自己一生的切身感受,它形象而概括地描繪了一個矛盾交織、激烈動盪、天崩地裂的時代和一個清醒的知識分子因此而撕心裂肺的痛苦的靈魂!傅山的前半生,是統治中國近300年的明王朝最後的37年。在中原和西南地區,農民與地主階級的矛盾激化,農民起義的烽火燃遍了全國。在東北,民族鬥爭愈演愈烈,民族戰爭連年不斷。在明王朝內部,閹黨和東林黨之間在黨爭中互相消長,此起彼伏。而作為封建社會上層建築的思想文化界,充斥著性理的空談、復古的迂論、陳腐的八股和柔媚的藝術作風。在傅山39歲這一年,即1644年,發生了中國歷史上的大事件——甲申之變,先是李自成農民起義軍的旗幟插上了北京城頭,崇禎皇帝吊死在萬壽山;後是滿清的鐵騎跨過了山海關,旋即踏遍中原。這對傅山來說,不啻是天崩地裂——雖然也在預料之中。「三十八歲盡可死,棲棲不死復何年!」(《甲申集·甲申守歲》)以甲申為轉折點,傅山的後半生,又趕上清王朝統治中國近300年的最初40年,清軍野蠻的鎮壓、屠殺和掠奪,漢族人民普遍的反抗,抗清義軍的頑強戰鬥,南明王朝的苟延殘喘,以及清廷對漢族知識分子的思想統治、文字獄和籠絡收買……這又是一段血腥而動盪的歷史!大矛盾,大動盪,包含著血與淚的大痛苦,卻也孕育和錘煉著大人才!就在這樣一個時代,在思想文化界產生了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傅山、李禺頁、顏元、屈大均、呂留良、潘格平等一大批傑出人才,他們雖然各具特色,但都關心民間疾苦和民族興亡,不同程度地具有初步民主思想和唯物主義哲學傾向,掀起了17世紀後半期的一股進步思潮,可以說形成了繼戰國時代百家爭鳴之後的又一次思想解放的活躍局面。其中傅山與顧、黃、王、李、顏,被梁啟超並稱為「清初六大師」,這是僅就學術成就和思想影響而言的。如果從思想解放的程度、學術領域的寬廣、藝術創作的成就、醫道醫術的造詣等多方面看,傅山更是「橫看成嶺側成峰」,多才多藝,多所建樹,氣象萬千,光彩奪目,確非其他人可企及。
在政治和社會舞台上,傅山一生有三件大事:早年,曾作為山西學生的領袖,為昭雪平反袁繼鹹冤案,反對腐朽的宦黨和黑暗的暴政,領導全省諸生進京請願,持續半年,成為中國近代早期學生運動的先聲。中年,曾從事秘密反清活動20餘年,在49歲時被逮下獄,一年有餘,幾經嚴訊,備極拷掠,抗詞不屈,絕食9日,抱定必死的決心,堅持鬥爭,終於獲釋。晚年,他主要從事著述,曾先後接待或拜訪了昆山顧炎武、容城孫逢奇、富平李因篤、周至李禺頁、和川戴務旃、彭城閻爾梅、番禺屈大均等一大批在野的文人、學者,以及當時尚未仕清的秀水朱彝尊、新城王士禎、太原閻若璩,實際上成為在野的思想文化界的領袖和代表之一,並以73歲的高齡,絕食七日,堅持鬥爭,拒絕參加清廷為籠絡漢族知識分子所舉辦的博學鴻詞科考試,拒絕做清朝的官。這些壯舉在他所處的時代確實夠得上特立獨行,在當時的知識分子中是最為突出的。
在思想學術方面,傅山不僅堪與顧、黃、王並駕齊驅,而且比他們思想更解放,在反對以道統自居的理學說教、衝破儒家傳統思想束縛方面,戰鬥精神和獨創性更強。他博覽經史子集,開創諸子學,精通音韻學與名學(邏輯學),擅長金石遺文之學,確實無愧於同時代人的這種評價:「學究天人,道兼仙釋(《柳崖外編》),」「博極群書,時稱學海」(郭《傅山傳》)。
在文學藝術方面,傅山的詩文思想性、現實性極強,寫作不拘成法,任性直率,古奧老拙,慷慨蒼涼,奇思逸趣,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書法草楷篆隸,無不精工,豪邁不羈,獨闢蹊徑,名滿天下,當時評價「在王鐸之上」(戴廷木式《與張爾公書》);繪畫古雅入神,寫意曲盡其妙,《圖繪寶鑒》評論說:「其才品海內無匹,人不能盡識也。」
在醫學方面,他精通醫經脈理,擅長婦科及內外諸科,當時「人稱醫聖」(蔡璜《傅山傳》)。
傅山在他的著作和書面題款上,也經常署名為公之它,亦作公他,又號石頭、石道人、石老人、嗇廬、隨厲、六持、丹崖子、丹崖翁、濁堂老人、青羊庵主、不夜庵老人、傅僑山、松僑老人、僑公、太原僑、朱衣道人、酒道人、酒肉道人,或徑稱居士、傅道士、傅道人、傅子,又稱老櫱禪、還陽真人、真山、僑黃真山、五峰道人、龍池聞道下士、觀化翁、觀花翁、橘翁、大笑下士、西北之西北老人。用現代的話說,傅山也許算得上世界上「筆名」最多的作家之一吧,而這些筆名又無不體現了這座「奇峰」的經歷、思想和性格。
批評理學
萬物皆道,秉承傳承道家精神的傅山看到「道本不息如川之流」,道家猶如海納百川,要博采諸家之長,這正式道家學術思潮的特點,他還特別提倡子學,通過考證,旁徵博引,解釋諸子,開出清代子學研究的先河。可見,傅山胸懷闊大、慧眼獨具的過人之處。
傅山,生於明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卒於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這是明末清初的歷史轉折時期。當時,資本主義生產關係開始在封建社會內部萌芽,社會關係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反映在思想界,占統治地位的宋明理學開始動搖,受到越來越多有識之士的批判。在這股反理學的潮流中,傅山抱著抗清復明的信念,以先秦諸子思想,特 別是以老莊為代表的道家思想為武器,對宋明理學進行了無情的批判,闡發了自己的唯物主義思想,被後人稱為啟蒙的思想家。
清初,封建統治者利用宋明理學進行思想統治,廣羅明末知識分子為其服務。對此,傅山採取不合作的態度。為了躲避朝廷的糾纏、掩護自己的政治活動,他過著四處游醫的生活,並拜「還陽真人 」為 師,出家入道,自號「朱衣道人」。因此,傅山的一生充滿了道家色彩。
他曾說:「三日不讀《老子》,不覺舌本軟,昔但習其語。五十以後,細讀《老子》,而覺前輩精於此學者,徒費多 少口舌。,8「莊子為書,雖恢橘佚宕,於六經之外,譬猶天地日月,固有常經常運,而風雲開閡,鬼神變幻,要自不可缺。」8 這些,都反映出傅山對待老莊思想的態度。
傅山離俗入道的原因 是多方面 的。首先,傅山的反清復明志向決定了他對待宋明理學的態度,認為「今所行五經 四書注,一代之王制,非千古之道統 也」4,「以《管子》、《莊子》、《列子》、《楞嚴》、《唯識》、《毗婆》諸論,約略參同,益知所謂儒者之不濟事也。因而他喜歡老莊進而喜歡道家思想及道教。其次,傅山所處的時代是人們批判 宋明理學的禁慾主義、提倡個性解放的時代,傅山本人曾多次發「反常之論」,主張「率性而為」,這和道家思想中主張的「順物自然」、「漂然物外」的觀點相吻合。而且在理論上對道家思想有所闡發。
中醫
傅山在中醫藥史上的「大師」級地位
上海辭書出版社所出《辭海·醫藥衛生分冊》在「醫學人物」中,收入上自傳說中的岐伯、黃帝,下至1975年去世的中醫研究院副院長蒲輔周,約5000多年的中國中醫藥史上,共收中醫中藥學界重要人物71人,其中山西僅有一人,即傅山。
在「傅青主」條中,釋述:「名山,……博涉經史諸子和佛道之學,提倡『經子不分』,目的在把諸子和六經列於平等地位。兼工詩文、書畫、金石,又通醫學。傳有《傅青主女科》、《傅青主男科》等書,疑係後人托名之作,但其書流行頗廣,有參考價值。」在辭海所收71名中醫中藥學界的「大家」中,絕大部分是一生專門從事醫藥的,精通經史或兼工書畫的僅七八人。只有宋朝的沈括是政治家、科學家兼醫學家,傅山是思想家、道家學者、藝術家而又以醫名世的大醫學家。傅山他自稱「老夫學老莊者也。」,並將其豐富的道家哲學思想運用到醫學中。由此可見傅山在中國醫學史上的重要地位,他雖以「餘力」研究醫學,但卻稱得上是一位「醫學大師」,而決非一時一地的「名醫」。
在《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傅山的傳記收入《哲學》卷中,但同樣肯定他「又精醫學」。在《哲學》卷中所列中國古今哲學家約為200名,其中除傅山外,其餘諸人中講到精於醫學的只有宋代的沈括。
傅山的臨床醫學著作
臨床基礎理論著作《外經微言》
《外經微言》,清代抄本,共分九卷,一卷論養生、天癸、月經、子嗣、壽夭,二卷論經絡始終、標本順逆,三四五卷論五行生剋、臟腑氣化,六七卷論五運六氣、四時八風,八卷論傷寒、瘟疫,九卷論陰陽寒熱等,分別從不同角度闡發《內經》理論,有關學者認為是「學習和研究《內經》不可多得的參考資料」(《浙江省中醫雜誌》1982年第5期「醫苑之窗」。)
綜合性臨床著作《辯證錄》《大小諸症方論》《石室秘錄》
《辯證錄》(人民衛生出版社1964年版)以「證」為綱,共14卷,分外感科、內科雜症、婦科、外科、幼科5科,126門766症,理、法、方、藥悉備,年希堯(廣東巡撫)在序言中說該書「真有仲景諸公所未及者,而辯證折中補救,誠為仁人濟世救物之至寶」。《大小諸症方論》以「方」為綱,其中「小兒科方論」介紹小兒常見病24種用方37條,「雜症方論」介紹內、外、兒、婦、眼科病174症用方264條。顧炎武在序言中評為「衛生之善道,救死之良方」。《石室秘錄》又以「法」為綱,以128法統內、外、婦、兒、傷五科406症,體現了「同病異治、異病同治、同病同治、異病異治」的規律。如體現地域差別的 「東南治法」、「西北治法」,體現時間差別的 「春夏治法」、「秋冬治法」,體現病變部位差別的上、中、下治法,體現病者年齡性別差別的老、少、男、女治法,體質差別的虛、實、肥、瘦治法等。
專科著作 《傅青主女科》、《男科》、《青囊秘訣》(外科)
《青囊秘訣》把外科疾病視為整體病變的局部表現,對21種瘡瘍,使用98條方劑口服內消,形成了系統的以消、托、補為主要內容的理、法、方、藥完備的外科醫療體系。《女科》、《男科》則流傳更廣,尤以《女科》著名,在當代中醫婦科仍奉為案頭必備之書。
傅山所作小楷<金剛經>,長篇楷書,一絲不苟,婀娜俊美,秀盈流暢,《中國書法全集》中選自作聯「竹雨松風琴韻,茶煙梧月書聲」,是當時傅青主關於其書法生活藝術追求明顯生動的描繪。
個人作品
傅山學術研究的重點是諸子,主要著作有《老子注》《莊子注》《管子注》《荀子注》《列子注》《墨子注》《鬼谷子注》《公孫龍子注》、《淮南子注》等,另有許多有關諸子批注及文字散見在《霜紅龕集》中。
傳世醫書有《傅青主女科》、《傅青主男科》、《傅氏幼科》等,對後世有一定影響,特別是《傅青主女科》,更是清代主要傳世之婦產科專著。一說《傅青主女科》節自陳士鐸《辨證錄》等醫書,系托名著作。但從其遺墨《醫學手稿》,可知即《傅青主女科》「調經」部分。另著有《大小諸症方論》(1673年),據顧炎武序稱「予友傅青主先生手著女科一卷、《小兒科》一卷、《男科雜症》一卷」,可見以上醫書確為傅氏所著。
遺墨
傅山先生的遺墨,片紙隻字,珍逾拱璧,他的獨特書風代有傳人,盛行不衰。在傅山的傳世法書中,「雜書冊」是一個值得注意的品種。所謂「雜書」,有兩方面的意義。首先,是內容比較多樣:自作詩文、筆記掌故、摘抄舊籍、點評人物,往往兼而有之,東一條,西一段,全冊無統一主題與體例。
其次,是字體不統一,或小楷,或行草,篆、隸間出,花樣繁多。而且由於是興來即書,興盡則止,?非一氣呵成,故一體之中,風格、味道也不單一。
傅山為什麼要寫這許多「雜書」呢?根據他的身世和性格來理解,應是出於閒暇自娛、寂寞自遣的需要,或是作為一種調整心態、砥礪情操、研習書道的特殊修煉方式。由於沒有特定的功利目的,因而「雜書」的創作心態十分輕鬆自由,作者的觀點傾向、性格情緒和書寫技藝均得以真實完美的展現。
眾所周知,傅山是跳出名利場的高人,他「畏人如畏虎」,厭惡世俗酬應。但盛名之下,又無法完全杜絕筆墨酬應,故而常常由兒子傅眉、侄子傅仁等人代筆應付求字之事,後半生尤其如此。
書法
傅山本是一個忠厚老實的學問人,淡於名利,勤於讀書。他的書法初學趙孟頫、董其昌,幾乎可以亂真。他的《上蘭五龍洞場圃記》為崇禎十四年(1641年)作,與宋人風範毫無二致。宋代文人喜歡用生辟的字眼和典故,傅山也是如此。他學富五車,積學深厚,又頗具個性,加之書法界有了張瑞圖、黃道周、王鐸和倪元璐等諸名家的影響,傅山的書法更是具有一種奇特的怪味。當然最主要的還是他的人生觀和審美觀起了決定性作用。他對顏真卿的人品書品推崇備至,簡直是五體投地。他寫大字喜用顏體,如《集古梅花詩》,就是寫小楷也用顏體,如《逍遙游》。鄧散木《臨池偶得》中說:「傅山的小楷最精,極為古拙,然不多作,一般多以草書應人求索,但他的草書也沒有一點塵俗氣,外表飄逸內涵倔強,正像他的為人」。他的顏體寫得非常好,流傳至今的顏體大字楹聯和榜書多件,皆端莊遒勁,剛健有力。
傅山在書法藝術理論上是有貢獻的。他所提出的「四寧四毋」理論極其精闢,對整個藝術範疇有著普遍意義和深遠影響。
「寧拙毋巧,寧丑毋媚,寧支離毋輕滑,寧真率毋安排」,足以影響中國書學領域。
作書寧追求古拙而不能追求華巧,應追求一種大巧若拙、含而不露的藝術境界。
寧可寫得丑些甚或粗頭亂服,也不能有取悅於人、奴顏婢膝之態,尋求內在的美。
寧追求鬆散參差、崩崖老樹、也不能有輕佻浮滑,自然瀟疏之趣,遠勝品性輕浮之相。
寧信筆直書、無需顧慮,也不要描眉畫鬢,裝飾點綴,有搔首弄姿之嫌。
傅山自稱漆園家學,繼承發揮道家異端理論大有針砭時風、力挽狂瀾之用意。可謂振聾發聵之洪鐘,與他同時代的文人學者相比,有很大不同。在他的詩文中沒有絲毫替聖人立言,為統治者出謀獻策的意思。他給自己起了個別號「觀化翁」。既然清朝的統治已經鞏固,世風人心正在越變越壞,於是就希望迅速地壞下去,物極必反之後就會突變。他對戰國諸子都有深入的研究,認為古代的學術文化能夠激勵炎黃子孫奮發起來;他願做可以攻玉的他山之石,並盼望著民族的真正覺醒,從根本上剷除暴政。
金聖歎與傅山同歲,金喜歡對皇帝旁敲側擊,同時也對皇帝抱有幻想。而傅山卻沒有任何幻想,他寫道:「李白對皇帝只如對常人,做官只如做秀才,才成得狂者」。他對《周易·蠱卦·上九》中的「不事王侯,高尚其事」解釋道:「王侯皆真正崇高聖賢,不事乃為高尚。其餘所謂王侯,非王侯,而不事之,正平等耳,何高尚之有?」
傅山在評論歐陽修《新五代史》時說:「王彥章粗魯莽漢,僅死事可,特立死節之目,全未推敲所事所死者為誰也」。傅山此番評論多麼尖銳!什麼樣的狗屁皇帝,值得為他死嗎?對於那些不論什麼樣的皇帝,一見皇帝就俯首帖耳的奴才順民們,這無疑是驚世駭俗訓斥和一針見血的諷刺。
傅山晚年著力研究東周學術並獲得巨大學術成就。《中國思想通史》第五卷中空間就有傅山的專章,受到歷史學家們高度評價。他對王羲之、王獻之書法進行了深入研究,並重新評價了趙孟頫書法。試看他的《秉燭》詩:「秉燭起長歎,奇人想斷腸。趙廝真足異,管卑亦非常。醉起酒猶酒,老來狂更狂。斫輪於一筆,何處發文章」。「斫輪」語出《莊子·天道》:「行年七十而老斫輪」。此詩為傅山七十歲後所作無疑。「趙廝」即指趙孟頫,「管卑」即趙孟頫之妻管仲姬,「奇人」則指趙氏夫婦。
傅山年輕時學趙,後來完全出於政治思想原因而痛罵趙字,並一再告誡兒孫千萬不可學趙字。此時,在深入研究了王書之後,他才又把趙孟頫看作奇異的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