畬族的傳統體育運動是畬族文化的一大特色,畬族體育運動形式多樣,主張內外兼修,形神兼備。畬族在發展民族體育文化的基礎上,與世界體育文化相融合。小編很好奇畬族的傳統體育運動都有些什麼,你們也跟小編一樣想知道嗎?那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瞭解下吧。
一、畬族武術
畬族武術基本上可分作棍術和拳術兩大類。由於根術器械的長短及其功用有別,又有不同的名稱:一種叫「丈八棍」,長一丈二尺,由單人耍弄;另一種叫「齊眉棍」(或稱「盤柴槌」)長六尺(或四尺八寸),供兩人對打。棍術動作複雜多樣,有雙頭槌、三步跳、四步半、七步、九步、猴子翻身、天觀地測等。
拳術(又叫「打工頭」)在一些合族山村十分普及。做為拳術的一部分,還有令人叫絕的點穴功夫,有這種絕技者多是德高望重的老拳師。畬族拳術流傳於金涵、七都、九都、八都、飛鸞、漳灣、城南一帶畬族聚居村落。主要有龍尊拳、虎尊拳等。其主要動作有沖、扭、頂、擱、削、托、拔、踢、掃、跳,其步型穩健,坐馬前輕後重,用三角連環馬,利於攻守轉換,出手則多用短打即收。使用器械有鋤頭、扁擔、棍劍等。金涵鄉畬民曾在第三屆全國民族運動會上表演過拳械對練和對棍。
二、舞龍頭
寧德畬族同胞,每逢節日,必有舞龍頭活動,流傳八都的猴盾和飛鸞的南山一帶,用以紀念民族圖騰,祝福村寨平安、莊稼豐收、族人歡樂。舞龍頭曾在第三屆民運會上表演並獲表演獎。
舞龍頭來源:一種舞龍運動,原是畬族的一種祭祀活動。器械只有龍頭,沒有龍身和龍尾。龍頭和繡球用篾子編扎,用彩紙糊裱而成,直立安在木桶上。運動參加者為七至十人,一人持繡球,其餘持龍頭。在鑼鼓聲中,龍頭隨繡球翻滾、跳躍,該運動集技巧、武術、雜技、體操運動為一體,有各種造型,如迎龍傘、龍搶珠、龍珠傘大會串等。其運動形式有平地和桌子上兩種。平地套路有龍王滾車、鯉魚翻白、鯉魚翻梁、猴子翻梁、小合包、大合包、雪花介頂、龍王成樓等。桌上套路有開四門、畫眉四角、畫眉跳對門、鯉魚上灘、鯉魚下灘、鯉魚跳龍門等。
三、舞鈴刀
又叫舞銅鈴、舞鋼刀。流傳在閩坑、八都一帶山區畬村。有跑、跳、沖、刺、劈等動作,由驅鬼待平安儀式而來。傳統習俗只許男畬民參加。1949年後,經過整理,摒棄了封建傳統,吸收女畬民參加活動。成為一項活潑、有力的傳統體育項目。曾在全國首屆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上表演。
四、打尺寸
尺,代表斷弓,寸即是殘矢之意。其中「尺」長約一米,直徑約2厘米的木棍。「寸」長約40厘米,寬約3厘米,厚約0.5厘米的竹片,比賽在類似平整的鏈球區內進行,分投寸區、擊寸區、落寸區三區域。擊寸區為直徑2米的圓形區域;投寸區的投手和擊寸區的擊手平行。投寸區與擊寸區的圓為4米。落寸區是一個60度角的扇形區域。
相傳畬族將領藍奉高反抗唐王朝的武裝鬥爭,以斷弓橫掃敵人的亂箭而獲勝。後來,畬家子孫世代都訓練弓擊亂箭的本領,以示紀念。這項體育活動流行在福建東部的畬族聚居地區。每逢節日或農閒之時舉行,通常是人們圍在空地上打起尺寸,久而久之,形成為一種獨特的文體活動。
這項活動參加者至少兩人,多則五、六人。在活動場地上畫一個圓圈,一人手持木棍站在圈內,月棍擊竹條飛向前方,其他人在前場奔接,接到者可得一定「尺寸」。未接住的竹條被就地拉起後可向圓圈投去,持棍者可用手接,也可用棍擊出。若竹茶投中圈內未被接住或未被擊出,則投者得勝,持棍者換人。如竹條投落圈外,或被擊出,其落點經丈量後,根據距離遠近給予持棍者一定「尺寸」。在規定的時間內先得到規定「尺寸」或得尺寸多者為勝。
五、節日登高
畬族傳統體育活動中最引人入勝的是登山活動。每逢春暖花開的「三月三」和秋高氣爽的「九月九」,畬族山區都要舉行登山。比賽地點選在畬族聚居的海拔600米以上的高山上。屆時不分地域,不分男女,連過路的畬族客人都可以參加。天不亮,參加者穿著節日盛裝來到登山地點,等太陽升起,一聲鳥槍響後,比賽開始,最先到達指定地點的為優勝者。待參加者都登上山,一場有趣的盤歌就開始了,歌手各顯身手,氣氛十分活躍。
六、趕野豬
起源:畬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歷史文化悠久,大部分居住在大山中,以務農為主,主要種植水稻、蕃薯、大豆、玉米等農作物。大山裡野豬較多,野豬破壞農作物最厲害,經常被野豬破壞的顆粒無收,是畬民的一大敵人,於是畬民集中組織大家趕、打野豬。趕、打野豬需要方式、方法、於是畬民就在家裡演練趕、打野豬。通過演練能鍛煉人的意志,強健人的體魄。經過慢慢發展、演變就成為當今畬族傳統體育項目——趕野豬。
作用與特點:蔑球是兩個隊在一塊兩端各有兩個球門的長方形場地上,按照一定的規則進行對抗活動的一種運動。比賽每隊5人,分成上半時(20分鐘),下半時(15分鐘)共35分鐘。主要用球拍進行傳、接、帶、射、槍等技術競爭,進攻隊力求用球拍將球打入球門,防守隊極力阻止、破壞對方進攻、轉守為攻。
它具有比賽不受性別、年齡大小限制,技術多樣、戰術豐富、對抗激烈等特點,能有效地提高速度、耐力、力量、靈敏等身體素質。有利於培養勇敢頑強、機智果斷、勇於克服困難的品質和團結互助的集體主義精神。
七、操石磉
「操石磉」一般選擇在石鋪的街道上進行。「操」即「推」,「石磉」即「石塊」。石塊呈扁圓形,底面光滑,大小不一,大的可百來斤,小的僅幾十斤不等,參加比賽的多為少年或青壯年。少年多為二人一組,一人雙腳穩踩石磉,斜挺腰桿,稱「健桿」;另一個為「健桿」挽臂包胸,合力共同推動石磉前進。青壯年多三四人一組,一人為「健桿」,餘者手抬槓子。讓「健桿」仰面斜躺,雙腳踩石磉,挺直腰桿,雙手緊靠槓子,把石磉飛快地向前推進。也有不用槓子,由兩人分別握住「健桿」的雙手往前拉,四臂宛如一根曲槓子,推拉著石磉前進。還有對陣的「操石磉」比賽,又叫做「對磉」。參加比賽的雙方,各自把石磉向對方推移,讓雙方的石磉猛烈的碰撞,如一方的石磉被撞滑到街邊,就算輸了。有的「健桿」一不小心身體傾斜,往往被震翻在地。引起圍觀群眾發出詼諧的呼喊聲:「烙,豆腐啦!烙,豆腐啦!」意即如豆腐碰撞不得。對於勝利者則報以熱烈的喝采聲的鞭炮聲,整個活動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和熱切歡快的氣氛。
八、抄槓
抄槓是畬族的傳統體育項目,它源自畬族古時的自衛強身活動,在舊社會,畬族是一弱小民族,畬民不僅遭受歷代統治階級的欺凌、壓迫,還遭受自然災害和豺狼的無情襲擾,但勇敢堅強的畬族人民不畏強暴,勇敢地和大自然以及反動統治階級、外來侵略者進行不屈不撓的抗爭。在抗爭過程中畬族人民更加意識到,必須要有強健的體魄和功夫才能克敵制勝。畬民大多深居山中,扁擔、拄棒是他們的日常生產工具,也是他們自衛防身的武器。空閒時他們經常聚集在一起,用拄棒、扁擔、竹槓、木棍等物對頂、對拉、對推、對擰以此提高自身上下肢和腰腹力量,增強自衛能力。久而久之,這種活動便成為畬民喜愛的傳統體育活動。
目的:提高自身上下肢和腰腹力量,增強自衛能力及靈敏性。
遊戲準備:長凳兩條、木棒四根。
方法:四人分兩各自站在凳上,兩人各持兩棒(半)蹲,發令後,兩腳原地前後交換,手持兩棒。做前後推拉,以被推下凳子著地為輸(三局兩勝)。
規則:
(1)手不能離棒;
(2)手腳必須要做前後運動;
(3)必須服從裁判的發令。
九、跳竹竿
跳竹竿是一種古老獨特的競技體育活動,它不但姿態優美,富於節奏,而且氣氛非常歡快熱烈,吸引眾人。場地一般為8-12米長,6米寬的平地。打竹竿的人分成兩排距離約3.5米,面對面盤腿坐下或雙膝跪地,每人雙手各執一根竹竿的頂端,成若干組平行狀。在音樂伴奏下,由一人統一指揮或唱歌,手持竹竿者隨著節拍,同時向下不斷地敲打竹竿,並且每對細竹竿隨著音樂鼓點的節奏時開時合,不斷地變換節奏、圖形和方位。
十、千人押加
押加又稱大象拔河,現已被列為全國民運會競技項目。千人押加由押加演變而來,比賽前,選一塊平地,先在地上選兩條平行線作為河界,中央又劃一條中界,準備一條60米的繩子作為主繩,並在繩子的兩邊各扎上10條繩子並在兩端打結。比賽由20人同時進行,雙方相背並各自把繩子套在脖子上,將賽繩經腹胸從檔下穿過,然後趴下,雙手著地,賽繩拉直,繩子中間系一紅布為標誌,垂直於中界,聽到比賽開始的口令後,雙方用腿、腰、肩、頸的力量奮力向前爬(爬拉動作模擬大象),將紅布標誌拉過河界方為勝。
十一、搖鍋
搖鍋是源於浙江一帶的畬族民間體育遊戲。古時畬民為了強身健體,空閒時經常聚集在一起,用已破舊的鍋當器材,一個或多個人站、坐在鍋裡,運用身體重心的變化和四肢、腰腹的力量,協調配合,使鍋按不同的方向移動,達到強身健體的作用,這就形成最早的搖鍋活動。發展到現在已經演變成了畬族傳統體育項目。搖鍋項目集健身、競技、娛樂、觀賞於一體,簡單易學、形式多樣,適合不同年齡、性別的人練習。
十二、穩凳
穩凳是流傳浙江一帶畬族民間的一項傳統體育項目。它起源於上古時代,原名「問凳」。當時人們處於愚昧時期,身染疾病,家受災難,以「問凳」方式祈求神靈保佑,以期消災驅邪保全安寧,是一項宗教祈禱活動。具體活動是在三腳架的一條長板凳上,兩端各坐一人,上下翹動板凳,同時左右旋轉,邊問邊答,告知除病的消災方法。因此被稱為「問凳」。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這項活動逐步演變為帶著濃厚體育色彩的傳統體育項目。987年開始體育工作者對其進行進一步挖掘、整理、改進,同時將「問凳」改名為「穩凳」。此後十多年時間裡,從沒停止過對穩凳項目的繼續開發、研究。對穩凳的器材,動作,運動方法進行了多次改進,使該項目更具有民族性、健身性、競技性、觀賞性、普及性,深受廣大民眾的親睞。
穩凳活動形式主要是由二至四人在轉翹的器械上作各種身體練習、競賽或表演。主要動作包括:抓、擺、蹬、搖、翻、挺、屈、仰、投、拋等基本技術。競賽或表演的形式為「穩凳」套圈。方法是參與者分別站在凳的一端,手持凳板扶手,上凳後,在快速轉翹板凳的過程中,將地上的小圈逐個撿起,並套進離凳3.5m遠處的標誌桿中,最後以套中多者為勝。
穩凳活動具有較強的健身、競技、娛樂、表演、教育、傳承民族文化、以及促進經濟發展等價值。現已被麗水學院及周邊部分民族中、小學列為體育教學和競賽內容。
穩凳項目曾代表浙江省參加全國第四、五、六、七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和全國第三屆農民運動會,均獲表演賽金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