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歌詞唱到:56個民族,56枝花,56個兄弟姐妹是一家,56種語言,匯成一句話,愛我中華。可見中國民族文化之多樣化,每個民族都有他們自己的語言。畬族語言,畬族通用漢字,其語言畬語,屬於漢藏語系。那麼,讓我們一起走進畬族文化看看他們的語言文化吧。
畬族語言,畬族通用漢字。畬族語言可分為山客話、東家話、活聶話三種。1、山客話(約50萬人,畬族主體使用,屬於漢藏語系,漢語族,漢語支);2、東家話(約5萬人,屬於漢藏語系,苗瑤語族,苗語支,川黔滇方言);3、活聶話(約0。2萬人,屬於屬於漢藏語系、苗瑤語族、苗語支。發音方法(語音)與瑤族人使用的炯奈話(也有說是瑤族優勉話)最為接近,但語序靠近漢語)。
在畬族語言中,「哈」就是「客」的意思,比如,我們叫「客人」為「人客」,近似於漢語拼音「ENinHa」。所以,我認為「山哈」就是「山客」,不是山裡的客人,而是客山而居,尊山為主我為客。這可以從畬族祖先的遷徙歷史與落腳點,從畬族祖先的生產與生活方式中推斷。當地的漢族、回族人民則稱我們為「畬客」,他們都是講閩南話的,「畬客」的發音近似於漢語拼音「XiaKei」。
與客家話的關係
這裡所講的「畬語」,指的是「山客話」,漢人稱之為「畬客話」。由於「畬客」是貶稱,所以專家學者稱之為「畬話,此畬語屬漢藏語系,語根為漢語。如果按照這個標準來說,景寧的「畬語新聞」,應該稱為「畬話新聞」。
此畬語與漢語客家話接近,是一種歸屬有爭議的語言,漢族學者認為就是由客家話演變而來,是漢語的一個特殊方言(持這個觀點的學者以羅美珍代表);而畬族學者則認為此畬語形成時間早於客家話,與客家話的關係猶如長幼關係(畬話形成早於客家話)或兄弟關係(同時形成,只是軌跡不同)。
但不管爭議有多大,山客話屬於漢語分支,毋庸置疑。此畬語語音聲母單純,韻母發達,聲調複雜,變調現象較普遍,音節多。其詞彙分虛、實兩大類11種,實詞尤為豐富,構詞特點:多單音詞,多轉借和引申詞,多偏正倒置詞,保留不少古漢語詞彙和詞素。
1994年福建省民委對羅源畬語100個常用詞作了分析,其中粵語占14個,客家話占13個,閩南、潮州語占6個,福州語占43個,其餘24個,不屬上述語類。其語法特點是以特定的語序、虛詞和語感來表情達意,具有民族性、穩固性和一致性。畬語還有一些帶有傳統性和穩固性的隱語,起助趣、避諱、盤問作用。
共通性
在畬族中,全國各地語言共通,地方差異不大。語言的共通性,起著認同民族心理和維繫民族感情的重要作用。如在景寧,社交活動中,境內畬族人一般操景寧方言或普通話,當得知對方是同族時,即改用畬語(畬族山客話)交談,尤顯熱情、親切。在畬漢雜處的村落,漢族人也懂畬語,有的還能用畬語交談。
相關內容: 畬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