畬族歷史 畬族的名字是怎麼來的

畬族歷史 畬族的名字是怎麼來的

畬族歷史 畬族的名字是怎麼來的

民族文化大全

自古畬族的他稱和部分自稱中都有「畬瑤」、「瑤」、「瑤家」、「山瑤」、「瑤人」等等跟瑤族密不可分的稱呼。

畬族又自稱「山哈」,是與他們的居住環境、遷徙歷史有關。「山哈」是指山裡客人的意思。先來為主,後來為客,先來的漢人就把這些後來的畬民當為客人。畬族原分佈在閩、粵、贛三省結合部。元、明、清時期,從原住地陸續遷徙到閩東、浙南、贛東、皖東南等地山區半山區。

「畬」字來源於「畬」,來歷甚古(畬畬這兩字使用非常混亂)。在《詩》、《易》等經書中就已出現。「畬」字讀音有二,讀yu(余),指剛開墾的田;讀shē(奢),意為刀耕火耘。「畬」字衍化為族稱,始於南宋時期。據劉克莊《漳州諭畬》載:「民不悅(役),畬田不稅,其來久矣」,「畬」作為族稱,是由於當時畬民到處開荒種地的游耕經濟生活特點而被命名的。因此《龍泉縣志》說:「(民)以畬名,其善田者也」。「輋民」名稱也出現在十三世紀,文天祥《知潮州寺丞東巖先生洪公行狀》說:「潮與漳、汀接壤,鹽寇輋民群聚」。「輋」音shē,是廣東漢人俗字。關於「輋」解析,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云:「粵人以山林中結竹木障覆居息為輋」。顯然,以「輋」字作族稱是側重於居住形式,指在山裡搭棚而居的人群。「輋」的含義雖與「畬」有差異,但非指兩個不同的民族,也不是指同一民族的兩個不同經濟發展階段,而是前者指福建畬族,後者指廣東、江西畬族,這是由於漢族文人對閩、粵、贛畬族經濟生活觀察的側重點不同而出現的異稱。

宋末元初,各地畬民組織義軍,加入抗元鬥爭的行列,《元史》中又出現「畬軍」、「畬丁」等名稱。明、清時

期,閩、浙各地方志以「畬民」、「畬人」和「畬客」等稱畬族的非常普遍,粵、贛各地方志以「輋戶」、「輋蠻」和「山輋」等稱畬族的也比比皆是。清代以降,由於許多人不瞭解畬民的民族成分,還有以「苗族」、瑤族」、「瑤僮」和「苗民」等稱呼畬族的。

總之,史書對畬族的族稱記載相當混亂,稱呼也因時因地而異。新中國建立後,政府對畬族的族稱問題十分重視。經過商議,改「畬」為「畬」(取「人一一小田」的「畬」為族稱,意為新中國每個族人都擁有了那一片小小的天地)。1956年由國務院正式公佈確認,畬族是一個具有自己特點的單一的少數民族。從此,「畬族」(寫作「畬」,音shē)成為法定的族稱。

相關內容: 畬族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民族文化大全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