畬族服飾圖案大多取材於日常生活中各種活生生的物象。
如飛禽走獸、花鳥蟲魚、農舍車馬以及傳統的幾何形圖案——如萬字、雲頭、雲勾、浮龍紋、葉紋等。有的用文字排列組合成圖案。文字的形體有原始的,也有楷書,常用一些舊的吉祥語,如「五世其昌」、「三元及第」、「招財進寶」等。再如象徵農田的方格圖案、象徵江河的彩條圖案、象徵林木的十字圖案,都作為一種較為固定的格局被保留下來。
創造者所關注的是人本與美術符號精神的和諧一致。
不論造型如何變化,只要觀念在形象中體現得充分便是最理想的範式。它根本不討論藝術與物象的模仿關係,也不顧及用人的觀念打破自然給藝術提供的原形,一切存在物都可以作為勞動者物質活動中精神需求的對象。所以,圖案紋樣不以光影為主要表現手法而是採用中國傳統的線描式或近乎線描式,以單線做為紋樣輪廓的造型手法。姑娘們很善於抓住一個形象主要的特徵,將最有特點的動態,用類似剪影的方式表現出來。
但她們在製作圖案時,不滿足於一個特定的具體形象,而是在寫實的基礎上,運用刪減、增添、誇張、變形等手法使形象更趨於理想化。她們往往借助於深淺不一的點、長短不齊的線、大小不等的面、似是而非的形,使之既有變化又和諧地組合在一個圖案之中。
婦女們在創造了理想形象之後,努力追求顏色的濃郁和厚重的艷麗感。畬族崇尚黑色和藍色,在服飾上以黑、藍為主調,顯得凝重深沉、莊嚴樸實。在以黑、藍為主調的基礎上,有的加上一點色彩鮮艷的花邊或頭巾、圍腰之類,平添幾分情趣。畬族婦女的彩虹式花襟由五節很寬的藍、紅、白、綠、黑布圈或綵緞鑲接而成,有的彩袖顏色卻以紅、黃、綠、藍、紫為主。
總之,是以彩虹的色彩模式設計的。這其中又包含著一定的象徵意義,如藍代表天空,綠代表草地,紅代表太陽等。畬族彩虹式花襟五彩繽紛、色調和諧、美觀大方,但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表現手法。福建省福安、寧德一帶的畬族,在藍綠色上衣上繡黑色的花紋,衣領上又繡水紅、黃、大綠等馬牙花紋,沿服飾的邊縫鑲上一條三四分寬的紅布條,邊的下端靠袖頭的地方有一塊繡花的角偶花紋。福鼎一帶畬族婦女的服飾更為艷麗,上衣大襟以桃紅色為主要色調,加配其他色線,針繡的花紋面積大,花朵也很大。衣領兩頭下端,靠袖口的地方,有兩枝楊梅花,衣領多用水紅、水綠作底色,加繡花。
袖口配的色邊,一條紅,一條綠,對比強烈。羅源畬族婦女衣飾的花色都集中在衣領上,由紅、黃、藍、綠、水綠、黑等顏色,有層次、有順序地排列成柳條紋圖案。在上領的黑底上繡一些粗線條的自然花紋,多為水紅色和黃色。圍身裙的圖案花樣是以大朵的雲頭紋樣為特徵,裙邊也有柳條紋圖案。畬族衣飾的色彩組合以紅綠色為主。「紅間綠,花簇簇」,他們把這叫作鳳凰妝或公雞裝,自認為是模仿公雞斑斕的羽毛縫製的。總之,她們非常善於選用多種強烈的對比色彩,但在色彩的安排上,往往不做大面積的對比,而是採用細碎均勻的小面積對比使色彩既富於變化又和諧統一。
同時,以很深或很淺的底色和醒目有力的輪廓線去統一這些斑駁多變的彩色點塊。這種設色方法,能使色彩多而不雜、艷而不跳。即使是十分突出的塊面顏色,也能融於整個色調之中,而不至游離於畫面之外。
相關內容: 畬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