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敦頤最出名的作品就是《愛蓮說》了,這篇文章是周敦頤應邀與一群文朋詩友遊玩聚會而做的傳世名作。周敦頤中年時期與好友遊覽廬山,聚會時寫下傳世作品。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嘉祐六年(1061年),遷國子監博士,通判虔州。周敦頤的好友潘興嗣,知道他要經過江州,就提前趕到江州等候,在驛館與周敦頤見了面,邀他一起游廬山。
潘興嗣(約1023—1100),字延之,南昌新建人。幼承庭訓,通經史,工詩文,為世所重。與王安石、曾鞏相友善。以父汝士蔭授將作監主簿,調德化(今九江縣)尉。謁江州刺史許,雖有同郡之誼,但許竟踞坐不為禮,遂憤而歸。代表作品有《詩話》《西山文集》。
江州,東晉始置,轄境為江西大部,後南朝多次分割,使江州轄境變小。江州是唐朝、宋朝的行政區劃之一,一直沿置到宋代、元代。南梁湘東王蕭繹即後來的梁元帝就擔任過江州刺史。
江州,亦指今江西省九江市。唐代詩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名句「江州司馬青衫濕」中的江州就是指這裡,《水滸傳》中「江州」也指此。江西九江還保存有完整的「潯陽樓」,為宋江題反詩之地,及詩作宋江反詩全文。元朝末年(1359年),陳友諒登基稱帝,定都江州(今江西九江),自立為漢王,國號漢,改元大義,以鄒普勝為太師,張必先為丞相。
廬山,又名匡山、匡廬,位於江西省九江市廬山市境內。東偎婺源鄱陽湖,南靠南昌滕王閣,西鄰京九鐵路,北枕滔滔長江,聳峙於長江中下游平原與鄱陽湖畔。廬山以雄、奇、險、秀聞名於世,素有「匡廬奇秀甲天下」之譽。自古命名的山峰有171座,群峰間散佈岡嶺26座,壑谷20條,巖洞16個,怪石22處。水流在河谷發育裂點,形成許多急流與瀑布,瀑布22處,溪澗18條,湖潭14處。最為著名的三疊泉瀑布,落差達155米,有「不到三疊泉,不算廬山客」之美句。
廬山風景秀麗,文化內涵深厚,集教育名山、文化名山、宗教名山、政治名山於一身。從司馬遷「南登廬山,觀禹所疏九江」,到陶淵明、昭明太子、李白、白居易、蘇軾、王安石、黃庭堅、陸游、朱熹、康有為、胡適、郭沫若等文壇巨匠1500餘位登臨廬山,留下4000餘首詩詞歌賦的文化名山的確立。
嘉祐八年(1063年)的5月,周敦頤應邀與一群文朋詩友遊玩聚會。興之所致,大家便相約寫詩作文。周敦頤一氣呵成揮筆而就一篇一百一十九字的散文,就是名傳後世的《愛蓮說》。
據清鄧顯鶴《周子全書》《年譜》記載:「八年癸卯。先生四十七,正月七日,行縣至於都,邀餘杭錢建侯(拓)、四明沈希顏游巖題石,並有詩刻石。五月,作《愛蓮說》,沈希顏書,五摶篆額。錢拓上石,即十五日事也。」先生四十七,即嘉祐八年(1063)。
相關內容: 周敦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