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人知道周敦頤,很多是緣於他寫的《愛蓮說》,一篇好文彰顯了他文學家的風采,接下來本站小編講講他的故事。
但很多人不知道周敦頤還有另外一個更重要的身份,他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位大哲學家,是儒家理學思想的開山鼻祖,世稱「濂溪先生」,與邵雍、張載、程顥、程頤並稱為「北宋五子」。其中,程顥、程頤兩兄弟都是他的學生,將他的學說思想進一步發揚光大。
周敦頤
周敦頤從小愛琢磨事,14歲時他帶著鋪蓋,腦子裝著許多問題,來到一個叫月巖的地方探究心中所思。遙望皎皎圓月,上下兩弦交融於中,弦弦成滿,滿中生弦,周敦頤豁然開朗:那滿月不正是無窮無盡、無止無休的「道」嗎?他在月巖悟出了「無極而太極」的道理,為其後來學術思想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周敦頤15歲時父親去世,他和母親就投奔了舅舅鄭向。鄭向是龍圖閣學士,非常喜歡這個聰慧過人的外甥,把他當兒子一樣對待。周敦頤酷愛白蓮,鄭向就在家附近種植了一大片,讓周敦頤「負笈其間參經悟道「。後來按照朝廷慣例,身為高官的鄭向子弟中有一人可以恩蔭入仕,鄭向把這個機會給了外甥,而沒有給兒子,周敦頤就這樣未經科考而直入官場。對於舅舅一家的恩情,周敦頤牢記在心,他成家時舅舅已去世,他的妻子精心服侍了舅母19年,給老人養老送終後才隨夫生子。
周敦頤一生當過主簿、縣令、太子中捨、國子監博士、提點刑獄事等官職,官位不高。但無論當什麼官,周敦頤都勤政愛民,秉公執法,發展農桑,興教辦學,是百姓稱道的好官清官。周敦頤有政績有學問,很多人對他很敬仰,他的朋友程珦把兩個兒子程顥、程頤送給他當學生,傳承理學思想;青年王安石對周敦頤充滿了崇敬之情,兩人京城相會深談,王安石久久難以忘懷;1063年,周敦頤與文友聚會,應眾人之邀,一氣呵成一篇119字的散文,就是名傳後世的《愛蓮說》。
周敦頤的哲學思想代表作是《太極圖說》和《通書》,提出了無極、太極、陰陽、五行、動靜、主靜、至誠、無慾、順化等基本概念,被後世的理學家反覆討論和延展,構成理學範疇體系中的重要內容,周敦頤也憑此成為宋明理學的開山祖師。後面程顥、程頤兩兄弟的「光大」,及至朱熹的「集大成」,從一定意義上說,都是在周敦頤創立學說之上,吸納張載、邵雍等人的觀點,又融合佛、道二說,構建起了一個系統、精緻、嚴謹的理學思想體系。
1072年,周敦頤在廣東為官時不幸染病,就辭官隱居在廬山蓮花峰下,他將母親的墳墓遷來,還將門前的小溪正式命名為家鄉的「濂溪」。1073年六月七日,周敦頤病逝於廬山濂溪書堂,終年五十七歲。
周敦頤有兩個兒子,長子周壽,次子周燾,兩人其後又都開枝散葉,子孫香火延綿不斷。讓人稱奇的是,按周家世系表排列,大文豪魯迅是周敦頤第三十二代孫,開國總理周恩來是周敦頤第三十三代孫,兩人同屬周敦頤長子周壽一脈,魯迅要比周恩來高一輩。
相關內容: 周敦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