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族歷史 布朗族的古代歷史簡介

布朗族歷史 布朗族的古代歷史簡介

布朗族歷史 布朗族的古代歷史簡介

歷史名人簡介

   古代永昌郡範圍內的濮人,由於分佈地域廣闊,所處的環境不同,其社會發展很不平衡。分佈在城鎮附近和交通便利的部分濮人,逐漸融合於周圍先進民族中,而另一部分自漢代以來很長一段時期仍然處於十分落後的狩獵和採集經濟階段。由於這種狩獵和採集經濟的不穩定,濮人的遷徙活動甚為頻繁。此外,大民族統治階級的壓迫政策,也引起部分濮人的遷移。

東漢永平十二年,漢皇朝在哀牢區設置了永昌郡,統轄現今的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臨滄地區及大理白族自治州南部各縣境。其統治和壓迫日益加深,引起濮人部落武裝反抗。後來昆明人首領鹵承率兵為東漢皇朝效勞,打敗了濮人,迫使部分濮人南遷。封建統治者還用行政手段強迫另一部分濮人遷移。

到了西晉惠帝元康末期,在所謂「南夷作亂」的相互混戰中,永昌濮人又一部分向南移至永壽。

唐代後,布朗族先民--濮(樸)子蠻的分佈,「開南、銀生、記昌、尋傳四處皆有,鐵橋西北邊延瀾滄江亦有部落。」就是說到了唐代,上至今中甸維西,下至今西雙版納都有布朗族先民,南詔奴隸制國家,曾經強征其統轄區域內的諸落後部落人民。《蠻書》卷四就描述了當時被南詔驅趕上戰場的「撲」人被唐朝軍隊俘虜後的情況。

宋代,大理國興起,基本上繼承了南詔時期的統治範圍。在今景東、景谷、鎮源等地,原是「撲」(布朗)與「和尼」(哈尼)所雜居,後來部分地區曾被「金齒白天」(傣族)佔據。

元明時期,布朗族先民主要分佈在瀾滄江以西,包括順寧(今鳳慶)、永昌以及今西雙版納一帶,景東,景谷仍有少數分佈。

明代,蒲人的分佈與元代基本一致。中央封建皇朝進一步加強了對蒲人地區的統治和聯繫。明洪武年間復設順寧土知府,為蒲人的一個主要聚居區。明代中葉以後,在永昌府屬境之鳳溪、施甸二長官司轄地及西北部的十五喧三十八寨(今保山西北)是「蒲人」的一個聚居區,在永昌南部之右甸亦有「蒲人」居住。

清代,蒲人的分佈區域與明代無甚差異,與現在也大體一致。

相關內容: 布朗族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歷史名人簡介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