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時期,布朗族就有編織、紡織,染色工藝水平也較高。布朗族婦女織的「青婆羅緞」為瀾滄江兩岸群眾所喜愛。而怒江兩岸的布朗先民用木棉紡織的「桐華布」則以潔白柔軟聞名。明清以後,布朗族男女皆束髮為髻。婦女著花短衫,下身著黑色長裙;小腿扎數道籐蔑條製成的黑籐圈;頭戴篾帽,雙耳戴大銀環或銅圈,手戴銅鐲,用藍色或綠色的珠串套在脖子上,而項鏈則掛滿五色燒珠與海貝,長達臍部。臨滄一帶布朗族男裝簡陋,衣衫僅兩塊布縫合而成,衣無襟無袖,兩臂裸露於外。
現代布朗族的服飾,其形式基本相同,但也略有一些差異。臨滄、思茅地區布朗人的服飾,男子穿黑色大面襟短上衣,下穿肥大長褲,頭纏青色或黑色包頭,有的還戴手鐲,赤足。婦女頭纏一丈多長的青布包頭。施甸縣婦女還把包頭折疊成三角形,接近額頭處
繫著用線串成的各色玻璃珠,上身穿藍布高領大襟上衣,領邊繡以花紋,左襟鑲有三條各色花紋,袖口用紅、黑、綠色布條鑲邊,上衣外還套一件對襟短褂,釘上十五對或二十對布扭扣。婦女下身穿著統裙,腰間拴腰帶,小腿上纏護腿布,戴銀環和銀手鐲,牙齒染成黑色,赤中。
西雙版納地區的布朗族男子,上身穿黑色或青色圓領長袖對襟短衫,用布扭扣於胸前;下身著黑色寬襠褲;頭纏白、黑色或青色包頭巾;普遍還有文身的習俗。
下穿黑色統裙,裙上部織有紅、白、黑三色線條,也有的年輕姑娘穿著白、紅、綠等色上衣;小腿纏白色護腿布;頭黑色、青色包頭巾,耳戴銀耳環,下垂至肩,手戴銀手鐲;年輕婦女喜歡佩戴各色玻璃珠,牙齒染成黑色,以黑為美。
相關內容: 布朗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