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族人的名字是按嬰兒的性別和出生先後排列的。例如,墨江縣布朗族男性、女性分別排行叫:「艾」、「尼」、「桑」、「壘」、「苛」、「拉」;女性排行叫:「月」、「仔」、「
1、插花節 布朗族插花節,即潑水節。農曆清明節後l0天。節前,各家殺豬,炸「烤蚌」。節日當天早飯後,全寨青年男女穿戴—新,敲著蜂桶鼓、象腳鼓,排隊到江邊,姑娘們以碗盛沙
一家蓋新房,全寨來幫忙,這是布朗族的一條古規。新房子落成後,主人全舉行賀新房儀式,用酒肉來招待全寨的親友,其儀式與傣族的賀新儀式相同。 賀新房儀式一般是在正午太陽當
布朗族的男孩與女孩到了十四五歲時要舉行「漆齒」的成年禮儀式。屆時男女少年相聚在一起,用鐵鍋片燒取紅毛樹黑煙,彼此為異性染齒。染齒意味著步入成年,可以公開參加村寨中
一家蓋新房,全寨來幫忙,這是布朗族的一條古規。新房子落成後,主人全舉行賀新房儀式,用酒肉來招待全寨的親友,其儀式與傣族的賀新儀式相同。 賀新房儀式一般是在正午太陽當
布朗族以大米為主食,輔以玉米、蕎麥、豆類、薯類、小紅米等副食品。喜吃糯食。多數人家日食三餐,中午習慣吃冷飯,米飯多採用蒸和煮兩種方法,布朗族男子的竹筒煮飯尤具特色
布朗族是雙江最古老的民族,有悠久的種茶歷史和豐富獨特的茶文化。布朗族俸春華先生對雙江布朗族茶食又化有一定的研究,本文根據他的介紹記述。 布朗族居住的地方都是山區、半
布朗族人一生與茶密不可分。茶樹是家庭財富的標誌,茶葉是家庭經濟的主要來源,茶是布朗族社會生活和人們交往的重要媒介。布朗族同茶的親密關係,生動地反映在布朗族村村種茶
布朗族主要的手工業是紡織、染布、竹編。 葛布,是布朗族婦女擅長的一種古老的手工工藝品。收回的野葛籐,刮去外皮,撕成細條,逐節接長,若干股長條編成經線。上機,穿篦。織
布朗族的手工藝水平雖然不高,但他們的竹編、紡織、染布、制茶等均帶有濃郁的本民族色彩。 竹編 布朗族居住地盛產竹子和籐篾,家庭用具、生產工具多偏愛竹製品。每一個布朗族
布朗族具有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其中,布朗彈唱是深受布朗族喜愛的民歌演唱藝術,彈唱內容滲透到布朗族悠久歷史和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勞動歌、禮儀習俗歌、情歌、生活歌
布朗族穿著簡樸。 婦女的衣裙與傣族相似,上穿緊身短衣,頭頂挽髻,用頭巾纏頭,喜歡戴大耳環、銀手鐲等裝飾。姑娘愛戴野花或自編的彩花,將雙頰染紅。一般,女子上著左右兩祚
布郎族用傣語叫「京比邁」,是布郎人最最隆重的節日,這一天,家家戶戶吃紅糖糯米粑粑,還要用芭蕉葉包成兩份,各插上一對蠟條,兩朵鮮花,關到家庭長家中:一份裝入家族長臥
古代永昌郡範圍內的濮人,由於分佈地域廣闊,所處的環境不同,其社會發展很不平衡。分佈在城鎮附近和交通便利的部分濮人,逐漸融合於周圍先進民族中,而另一部分自漢代以來很
日常主活中的禮儀及禁忌 布朗族的住房有地居式和竹樓兩種,一般分裡屋和外屋兩部分,裡屋為主人的寢室和存放東西處,外人不得進入。西雙版納布朗族住竹樓,登上布朗族的竹樓需
糊米茶的製作方法是:先把土茶罐放入火塘中烤熱,放入適量糯米烤黃,再放上茶葉同烤,加入開水,再放入事先切好的通管散、甜百解、薑片,還有從山上採回來的一種灌木的葉,叫
莽莽橫斷山,滔滔瀾滄江,有吾布朗人,世代居其間;森林環寨抱,山溪繞村邊,朝起白霧籠,暮歸彩霞掩,山居干欄屋,陶然布朗家;保山至臨滄,普洱連版納,境外緬老泰,都有族
布朗族在長期的歷史演進過程中,傳承發展了內涵豐富、魅力獨特的民族文化、古樸的民風習俗和傳統工藝。 走進布朗人家,常可見到精緻美麗的、用竹蔑編製的竹桌、竹凳等竹編用品
居住在猛海縣巴達鄉茶樹王所在地的布朗族和被稱為孔雀之鄉的德宏州阿昌族,喜歡飲用「青竹茶」。 布朗族的青竹茶,是一種簡便實用又特殊的飲茶方法。一般在出遠門,遠離家中或
布朗族有從妻而居的習慣,布朗族的男孩與女孩到了十四五歲時要舉行「漆齒」的成年禮儀式。屆時男女少年相聚在一起,用鐵鍋片燒取紅毛樹黑煙,彼此為異性染齒。染齒意味著步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