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三明」又被稱為「中興三明」,是東晉時蔡謨、諸葛恢、荀闓三位名臣的合稱。這個稱呼來自《晉書·諸葛恢傳》:「諸葛恢 ,字道明……於時穎川荀闓,字道明。陳留蔡謨,字道明。與恢俱有名譽,號曰:『中興三明』。人為之語曰:『京都三明各有名, 蔡氏儒雅荀葛清。』」時人之所以這樣稱呼他們,一是因為他們表字均是「道明」,二是因為他們剛好都處在建立東晉朝廷的時期,國家正由衰落而重新興盛起來,是為「中興」。
出典
編輯《晉書·諸葛恢傳》:「 諸葛恢 ,字道明……於時穎川荀闓,字道明。陳留蔡謨,字道明。與恢俱有名譽,號曰:『中興三明』。人為之語曰:『京都三明各有名, 蔡氏儒雅荀葛清。』」
三明其人編輯
蔡謨(281-356年)字道明,陳留考城(今河南民權)人。蔡克子。家世為著姓。謨弱冠察孝廉,州辟從事,舉秀才,東海王越召為掾,皆不就。後渡江,為東中郎將參軍。元帝拜丞相,辟謨為掾,轉參軍,後歷中書侍郎、義興太守等職。成帝鹹和三年(328年),蘇峻叛亂,謨參與平叛有功,遷太常,領秘書監,賜爵濟陽男。後拜征北將軍,都督徐、兗、青三州軍事。康帝即位,入朝任左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司徒等職。後被免為庶人,謨遂終日教授子弟。數年後復為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永和十二年(356年),卒。謚曰文穆。
諸葛恢(284—345年)字道明,琅琊陽都(今山東沂南)人。諸葛誕孫,諸葛靚子。恢弱冠知名,試守即丘長,轉臨沂令,為政和平。值天下大亂,避地江左,名亞王導、庾亮,為王導所重。後為元帝安東將軍主簿,再遷江寧令。討周馥有功,封博陵亭侯,復為鎮東參軍。與卞壺俱遷從事中郎,兼統記室。為時人所稱。愍帝即位,召恢為尚書郎,元帝上疏留之,調為會稽太守。臨行,帝為置酒,謂曰:「今之會稽,昔之關中,足食足兵,在於良守。以君有蒞任之方,是以相屈。四方分崩,當匡振圮運。政之所先,君為言之。」恢陳謝,因對曰:「今天下喪亂,風俗陵遲,宜尊五美,屏四惡,進忠實,退浮華。」帝深納焉。太興初,以政績第一,下詔褒獎,增秩中二千石。頃之,以母憂去官。後拜中書令。王敦上恢為丹陽尹,以久疾免。明帝征王敦,以恢為侍中,加奉車都尉。討王含有功,進封建安伯,以先爵賜次子為關內侯。又拜恢後將軍、會稽內史。征為侍中,遷左民尚書、武陵王師、吏部尚書。累遷尚書右僕射,加散騎常侍、銀青光祿大夫、領選本州大中正、尚書令,常侍、吏部如故。成帝踐阼,加侍中、金紫光祿大夫。卒,年六十二。贈左光祿大夫、儀同三司。賵贈之禮,一依太尉興平伯故事,謚曰敬。祠以太牢。
荀闓(?—324年)字道明,穎川穎陰(今河南許昌)人。荀藩次子。京都為之語曰:「洛中英英荀道明。」與其兄荀邃俱有名望。大司馬齊王冏闢為掾。冏敗,暴屍已三日,莫敢收葬。闓與冏故吏李述、嵇含露板請葬,朝議聽之,論者稱焉。為太傅主簿、中書郎。與兄俱渡江,拜丞相軍咨祭酒。中興建,遷右將軍,轉少府。明帝嘗從容問王廙曰:「二荀兄弟孰賢?」廙答以闓才明過邃。帝以語庚亮,亮曰:「邃真粹之地,亦闓所不及,」由是,議者莫能定其兄弟優劣。闓歷御史中丞、侍中、尚書,封射陽公。泰寧二年薨,追贈衛尉,謚曰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