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古代的錢幣,我們第一個想到的往往是銅錢。銅錢在我們漫長的封建史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不過很多人可能對銅錢並不是很瞭解,今天本站小編就和大家聊一聊銅錢的那些事。
銅錢最早在秦漢時期開始使用,此後一直沿用清末民初。秦始皇在統一了全國之後,他對很多方面都進行大統一,其中就包括貨幣。他把之前的如刀幣、貝幣等通通廢除,統一用銅錢進行交易。這無疑是具有開創性,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的決定,並且對中國的社會經濟都產生了很大的作用。
古代的鑄幣除了少數地區外,大部分都是採用的硬型範、砂型範、澆注金屬溶液成型的方式。這種情況一直到清末才開始改變,人們開始用機器來製造銅錢,可惜這種狀況沒過多久,銅錢就廢除了。
古代的銅幣中間往往留一個方孔,這到底有什麼用呢?其實這與中國古人的信仰有關了,古人認為世界是天圓地方,圓形的天空包裹著大地,表現在銅錢上,就是外形是圓,內留方孔。除此之外,這個孔的存在讓錢幣毛刺的打磨更加方便,同時也更容易穿繩攜帶。
看似容易製造的銅錢,其實在古代也沒那麼容易仿製,首先就是銅錢上的字,很多都是由名人或者大書法家書寫的,字體獨一無二,很難模仿。其次就算想要大量翻鑄也不肯能,因為不管是銅幣還是鐵幣,所需要的銅鐵都是官方壟斷的,普通人根本無法獲得大量的銅鐵,更別說製作了。古代銅錢的發展歷程中,也是朝廷與造假者鬥智的過程,同時也讓古代鑄幣技術不斷的改進發展,最終成了封建社會的代表錢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