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文學花樣繁多,產生了多種體裁的多種優秀作品

西漢文學花樣繁多,產生了多種體裁的多種優秀作品

西漢文學花樣繁多,產生了多種體裁的多種優秀作品

國學小知識

西漢文學花樣繁多,除了辭賦詩歌外,還有政論文和傳記。西漢文學承前啟後,在我國古代文學史上佔有很重要的地位。例如漢賦上承楚辭余緒,統治漢代文壇四百年;而富有生命力的樂府民歌,為後世五言詩、七言詩的興起奠定了基礎;以司馬遷為代表的傳記文學家,其著作更是涉及多種文學體裁,為後世史學家提供了傳記文學體裁的標準。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辭賦本來是戰國時代南方楚國興起的一種文學形式,漢朝統一後,這種文學形式在全國範圍內逐漸被廣泛採用,因而漢代早期的辭賦受楚辭的影響,在形式上還保留著「騷體」,內容上也多是抒發政治見解和身世感慨之作。

賈誼(公元前201-公元前169年)就是漢初創作辭賦的佼佼者,他二十餘歲時就被漢文帝召為博士,不久又遷為太中大夫,提出了一套改革政治法制的主張,可惜卻遭到老臣周勃、灌嬰、馮敬等人的排擠,被貶為長沙王太傅。

賈誼感懷自己的遭遇,想到屈原也是被讒言所迫而遭放逐,乃作了《吊屈原賦》,賦中以屈原的身世遭遇,自比出對自己無辜遭貶的憤慨,此賦是漢初文壇的重要作品,是以騷體寫成的抒懷之作,也是漢人最早的吊屈原之作,開漢代辭賦家追懷屈原的先例。

賈誼在長沙期間,還作了《鵬鳥賦》,賦裡也抒發了自己懷才不遇的不平情緒和不妥協的精神。賈誼還是政論文的佼佼者,代表作為我們熟悉的《過秦論》。

枚乘(約前210年-約前138年)是西漢初期除了賈誼外最重要的賦家,他主要活動於漢文帝和漢景帝兩朝。

《七發》是枚乘的代表作,它以楚太子有病,吳客前去探望,通過互相問答,構成七大段文字。該賦的諷喻性很鮮明,指出楚太子的病因是奢靡尋樂過度,不是一般的用藥和針灸可以治癒的,只有聖人的「要言妙道」才能治好他的病。

《七發》對楚辭多有借鑒,融會了屈原代表作《離騷》的宏大體制及其中的問答形式,而在繼承的過程中又有很大的創造性。

枚乘所作的《七發》在辭賦發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既奠定了典型漢大賦的基礎,又是「七體」的開首之作,並為後世所沿習。

到了漢武帝時期,西漢王朝發展到鼎盛階段,再加上漢武帝也極為喜愛辭賦,因而漢賦也開始進入全盛時期,出現了像司馬相如一代漢賦名家。

司馬相如(約前179年—前118年),字長卿,蜀郡成都人。漢賦的代表作家,後人稱之為賦聖和「辭宗」。

司馬相如在漢景帝時為武騎常侍,因病而去職。後來客居於梁時結交鄒陽、枚乘、莊忌等辭賦家,並為梁孝王劉武寫了那篇著名的《子虛賦》。該賦詞藻富麗,結構宏大,司馬相如一時聲名鵲起。

漢武帝也對《子虛賦》極為欣賞,初以為是古人之作,歎息不能與作者同時代,後得知竟然是寓居於蜀地的司馬相如所作,急詔入京。

司馬相如覲見漢武帝時說,「《子虛賦》寫的只是諸侯王打獵的事,算不了什麼,請允許我再做一篇天子打獵的賦。」

司馬相如遂又創作了一篇與《子虛賦》相銜接的《上林賦》。此賦規模宏大,辭彙豐富,以「子虛」、「烏有先生」、「亡是公」為假托人物,設為問答,放手鋪寫,以維護國家統一、反對帝王奢侈為主旨,歌頌了統一大帝國無可比擬的形象,同時又對統治者有所諷諫,開創了漢代大賦的一個基本主題。

司馬相如一生留賦29篇,《子虛賦》和《上林賦》是他的代表作,後來還為了迎合漢武帝求仙的願望,又作了一篇《大人賦》,漢武帝閱後很高興,竟有「飄飄有陵雲氣游天地之間意」。

與漢賦體裁截然相反的,則是民歌,它反映了社會現實情況,類似於民間流傳的歌謠,或者反映現實生活,或者諷刺貴族階級,表達了人民愛憎的思想感情。與漢賦堆砌辭藻、文字艱深難懂相比,民歌具有通俗易懂,情調清新真摯的特點。

漢武帝時期,設立了一個專管音樂的「樂府」機構,以李延年為協律都尉,主持樂府的工作,樂府主要制定樂譜,訓練樂工,搜集民間歌謠。

朝廷典禮時所用的樂章主要是由文人所創作的,而在普通場合演唱的歌辭,則主要是那些從民間搜集來的歌謠,後經人整理,這些歌謠被稱為《樂府民歌》(亦稱《樂府詩集》)。

《樂府民歌》代表兩漢詩歌的最高成就,它是繼《詩經》、《楚辭》而起的一種新詩體,並在我國古代文學史上綻放出耀眼的光芒。

漢代《樂府民歌》的佳作有《陌上桑》、《孔雀東南飛》、《長歌行》、《羽林郎》、《十五從軍征》、《上邪》等等。

漢代樂府詩開創了新的詩體——雜言體和五言體。其雜言詩自由靈活,一篇之中從一二字到十來個字的都有(如《孤兒行》),這為以後的雜言歌行開闢了道路。

而且,五言詩也是在漢代產生的,比如樂府詩中的《江南》、《十五從軍征》都是整齊的五言詩。一般認為這兩首詩是西漢時的作品。到了東漢,樂府詩中的五言詩越來越多,藝術性也日臻完美。成為魏晉南北朝時詩歌的主要形式。

漢代文學除了辭賦和詩歌外,還有始創於司馬遷的傳記文學,其恢弘巨著《史記》不僅是一部史書,具有珍貴的史料價值,它還是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

《史記》在尊重歷史事實的基礎上,又注重人物性格形象化的刻畫,既描繪了豐富多彩的歷史社會生活,又有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活躍於歷史舞台之上,構成了一幅絢麗的具有立體感的歷史畫卷。

《史記》對我國古代文化的影響,不僅僅是局限於史學方面,它的寫作方法以及體例內容,對於我國古代小說、散文、戲劇的影響也非常大。

從唐代的傳奇小說到明、清的短篇小說以至於長篇巨製,它們在人物的塑造上,在描寫手法上,乃至在情節安排和語言的運用上,都有《史記》影響的痕跡。

《史記》對後來的散文家的影響也巨大,《史記》在語言上務求簡潔,即使它在引用戰國以前的古書時,也都是把古奧的語言譯成當時淺近的語言。唐宋以後的古文家和散文家在反對繁縟艱澀古奧的文風時,往往以《史記》為標舉。

總的來說,漢朝作為繼秦朝之後又一個大一統王朝,除了在政治經濟上強盛外,在文學上也是我國古代文學上的一個繁榮期,在這個時代裡,產生了多種體裁的多種優秀作品,深入影響到了後代的文學創作,後來的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皆有承於漢代的文學餘韻。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國學小知識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