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五代十國時期南唐末代君主,唐元宗李璟的第六子。李煜是個失敗的皇帝,是個被皇位耽誤的藝術家,他精通詩書音畫,其中以詞的成就最高,他的詞繼承了溫庭筠、韋莊等花間派詞人的傳統,對後世詞壇影響很深。下面跟本站小編一起瞭解一下李煜所作的《謝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吧。
謝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李煜 〔五代〕
冉冉秋光留不住,滿階紅葉暮。又是過重陽,台榭登臨處,朱萸香墜。
紫菊氣,飄庭戶,晚煙籠細雨。雝雝新雁咽寒聲,愁恨年年長相似。
譯文及註釋
譯文
留不住的秋光慢慢在消逝,滿階的紅葉落入暮色中。重陽節又要到來了,登臨高台和水榭遠望,到處遍桂茱萸香墜。
庭院中飄溢著紫菊的香味,煙籠細雨。嗈嗈鳴叫的新雁嗚咽著淒寒之聲,愁恨年年如此相似。
註釋
謝新恩:詞牌名。《歷代詩餘》註:「單調,五十一字,止李煜一首,不分前後段,存以備體。」劉繼增《南唐二主詞箋》中也說它「既不分段,亦不類本調,而他調亦無有似此填者」。而依《詞律拾遺》則作「補調」,其注曰:「此詞不分前後迭,疑有脫誤。葉本(葉申薌《天籟軒詞譜》)於『處』字分段。」
冉(rǎn)冉:慢慢地、漸漸地,這裡形容時光漸漸地流逝。秋光:秋天的時光。
紅葉:楓、槭等樹的葉子到秋天都變成了紅色,統稱紅葉。這裡指飄落的枯葉。
重陽:節日名。古人以九為陽數,因此農曆九月初九稱為「重九」或「重陽」。魏晉以後,習俗為這一天登高游宴。
台榭(xie):高台和水榭,也泛指樓台等建築物。台,高而上平的建築物,供觀察眺望用。榭,建築在高土台上的敞屋,多為遊觀之所。登臨處:指登高望遠的地方。
朱萸(yu):即茱萸。植物名,香味濃烈,可入藥。中國古代有在重陽節佩戴茱萸以去邪辟惡的風俗。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有句:「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香墜:即香囊。墜,一種從上下掛的裝飾品。
籠:籠罩。
雝(yōng)雝:同「嗈嗈」,鳥的和鳴聲。咽寒聲:嗚咽的悲聲。寒聲,戰慄、悲涼的聲音。
似:《詞律拾遺》《歷代詩餘》中作「侶」。
賞析
這首通過寫重陽節掛茱萸香墜兒的習俗抒發主人公的愁怨。詞的內容中有對往昔重陽節的回憶,有對眼前處境的感慨,更多的是悲愁離恨。
上片開端「冉冉秋光留不住,滿階紅葉暮」兩句寫秋光漸去,而作者又沒有能力挽留,而「滿階紅葉」自然也喚不出「霜葉紅於二月」的喜悅。句末的「暮」字,既寫出了時光變化,又寫作者心情黯淡,細味其內涵,又有慨歎自己光陰虛擲,又經一年之意。下接「又是」,一個「又」,透露出作者獨處已非一年。重陽佳節,登台臨謝,當是當年作者值得紀念和回憶的時節和地方,可今年,恐怕是「追插茱萸少一人」,只能獨自登臨。
下片再寫暮秋景色,「菊花」是近觀所見,「晚煙」一句寫遠望所及,形成一幅晚秋煙雨圖畫。結兩句從聽覺寫,又聞新雁咽寒之聲,雁是候鳥,一年一來回,照應了首句「秋光留不住」。在這嗈嗈雁聲中,作者不禁想到自己無人作陪,只有「愁恨」相伴,而且年年如此。詞在情景交融中結束了,給讀者留下無盡的回味。
這首詞通篇以寫景為主,從「滿階紅葉暮」到「晚煙籠細雨」,上下片之間沒有明顯的過渡。《詞譜》所載《謝新恩》的詞雖然不止一種,但很少見像這首這樣用仄韻的。劉繼增《南唐二主詞箋》注曰:「此闋不分段,亦不類本調,而他調亦無有似此填者。」所以歷來對這首詞分段和斷句的異說頗多,莫衷一是。
創作背景
這是南唐後主李煜後期的作品,具體創作時間不詳。根據詞意,此詞當是李煜亡國被俘作囚虜後改封隴西公時的秋天所作。
相關內容: 李煜 、